體院醫專合作發展運動醫學 冀培養更多人才 兩奧運獎牌得主同場

撰文:趙子晉
出版:更新:

香港體育學院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今日(12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培訓更多香港的運動醫學及科學人才,四名港隊運動員張家朗﹑何詩蓓﹑陳浩源﹑莫宛瑩,以及一眾教練亦有出席。

體院與醫專簽署合作備忘錄。(夏家朗攝)

體院與醫專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高層一同在場見證,體院主席鄧竟成表示,透過設立運動醫學培訓﹑雙方的專業交流﹑舉行不同的運動醫學的工作坊等,希望為香港培訓更多運動醫學及科學的人才,令運動醫學普及化為香港體壇作出貢獻。

張家朗在台上分享,笑指自己令物理治療師更忙碌。(夏家朗攝)

四名港隊運動員張家朗﹑何詩蓓﹑陳浩源﹑莫宛瑩就運動醫學及科學的支援在台上分享,奧運兩金得主張家朗指,自己平常最多與物理治療師接觸,畢竟運動員受長時間及高強度的訓練,難免有不同程度的傷患,保養身體更是重要課題。家朗感激一眾物理治療師,就算有時未預約,物理治療師依然為他治理,他笑言:「因為我這種人令物理治療師變得更忙碌」。

奧運決賽的關鍵三劍再度被提起,面對緊張關頭,張家朗依然保持冷靜處理,被稱為「大心臟」,家朗指自己的心臟十分健康,而教練Gregory Koenig才是真正的「強心臟」。

何詩蓓與陳浩源。(夏家朗攝)

奧運兩銀兩銅得主何詩蓓則分享營養師如何協助她保持狀態,每星期透過驗血來反映身體狀態,透過不同的食物保持營養均衡,而Siobhan分享在巴黎奧運時,每次游決賽也在晚上10時左右,如果等待賽事﹑賽後記者會等完成,離開泳池﹑回到選手村才吃晚餐已經太晚了,對身體恢復不是好事,所以她的營養師特意在完賽後準備好晚飯,讓Siobhan可以較早進食,減低對身體的影響。

殘奧輪椅羽毛球摘下一銀一銅的陳浩源,表示自己不少時間「流連」體院醫學中心,指醫生﹑物理治療師除了照顧運動員的身體,同時為運動員做好心理建設,他笑言醫療人員連報告也未看,已經深信運動員可以回到高水平。

港隊花劍教練Gregory Koenig﹑港隊欖球隊總教練Paul John與羽毛球總教練黃綜翰。(夏家朗攝)

黃綜翰接任羽毛球隊總教練:轉變頗大

接替榮休的何一鳴﹑擔任香港羽毛球隊總教練的黃綜翰,今日亦有出席活動,黃教練直言轉變頗大,「現時職責不止要照顧男單,而是成年組及青年軍,過去幾個星期積極與不同教練溝通,希望更了解各個位置,同時亦為成年組的主力球手們制定新一個比賽周期的目標及方向。」

早前明言完成今季後退役的港隊混雙組合鄧俊文/謝影雪,黃綜翰表示資深運動員如「鄧謝配」,完成奧運後難免有點迷失,經過溝通後,他們將注意力放在衝擊年終賽上,黃指鄧謝未來兩站將有分數進賬,對他們取得年終賽的資格感樂觀,未來動向則留待完成今年再作考慮。

除了訓練,黃綜翰要處理各種行政工作,他表示現時仍可參與男單的訓練,而隊中教練職位上有不少空缺,黃綜翰指現正積極招聘新教練。

黃綜翰剛接任總教練一職,坦言轉變甚大。(資料圖片/廖雁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