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影評:將「抗美援朝」拍出不一樣!入場前必知3大重點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這一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金剛川》的上映,標誌著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的銀幕「第一炮」打響了。
再加上,時長超過4小時的史詩級紀錄片《偉大的抗美援朝》、24日登陸CCTV-8黃金強檔的《戰火熔爐》,以及昨日官宣重啟的巨制《冰雪長津湖》等等。可以說,抗美援朝這一有著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爭事件,在影視化上全面拓寬了和觀眾的接觸面。

昔日悲痛且慘烈的冷戰記憶,重又呼應起今日驟然升溫的新冷戰時局。《金剛川》如一顆重磅炸彈,投入到一個漸趨閉合的時間切口,激起數代國人的情感波動。而當初為了配合這個檔期,整個項目其實是今年初立的項,五個月籌備、兩個月拍攝+後期,《金剛川》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2

很多人擔心,成片質量是否會打折扣或不如預期。目前來看,可以打消這樣的疑慮。如果你事先不帶任何成見,那麼,它完全能提供一場沉浸式的觀影體驗。難能可貴的是,影片在很多方面呈現出了新意。單就觀感和感召力而言,其實已經具備打破主旋律口碑分化的定式與魔咒的成色。

1. 新的時代,新的主題和闡述

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
《金剛川》

這是提檔之前,《金剛川》的主宣傳語。

細查國產戰爭片的序列,可以發現,抗美援朝的題材在不同年代切入的視角各有不同的時代印記。比方說,1956年的《上甘嶺》,重在表現志願軍堅守陣地、頑強抵抗的集體精神;1964年的《英雄兒女》,則是以親情凸顯家國情懷;1975年的《激戰無名川》,與《金剛川》的故事原型近似,戲劇衝突卻著重於修橋。1992年的《神龍車隊》和1999年的《鐵血大動脈》,分別從交通運輸線——公路和鐵路——切入,頗具基建策略的徵兆。再到2016年的《我的戰爭》,戰火歲月裡,一群不平凡的小人物因愛交織,抒寫著戰地故事。總之是藝術加工的原型大體相近,主題和情境各自有異。

+1

不變的是,民族情感這個最大公約數;變化的是,對它的貼近程度和闡釋力度。在這點上,《金剛川》無疑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鬥,這是整個中國的共同情感。
《金剛川》

據身兼監製、編劇和導演之一的管虎披露,本片的主題其實是犧牲:這是一個為了勝利和集體犧牲的故事。除了主題,《金剛川》的主角也高度聚焦,和《八佰》一樣,主人公同樣是幾個戰爭中的小人物。管虎甚至在採訪中斷言,我們的唯一創新就是,把鏡頭​​避開抗美援朝的正面戰鬥,瞄向正式主攻之外、那些為主攻做準備的普通戰士。

「見微知著」,肯定小人物的價值,這是《金剛川》非常明確的著墨點。但實際上,不止如此。影片的整個敘境,也史無前例地僅限於一座橋的空間,而且三位導演還想拍出一種「比較疏離、比較孤寂的氣氛」,力求呈現出戰爭戲中「另一個角度的動心」。一座橋,兩門砲,「特別孤單的幾個人,等待著大部隊勝利的狀態」。這樣一幅場景,想必置於所有戰爭片之列,都是極其動人的。問題是怎麼拍?毋庸置疑,還需要更多的創新。

內地網民點睇《金剛川》?按圖即睇觀後感▼

+10

2. 電影工業、敘事技藝的合力突破

首先在體例上,全片以當時的實景紀錄片起始,以接回志願軍烈士遺骸的新聞片段作結。主體內容共分為「士兵」﹑「對手」﹑「高砲班」和「橋」四篇。一場戰事,三個視角,似乎和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鄧寇克大行動 Dunkirk》如出一轍。

如果說,後者在敘事技巧上別具一格,那麼,《金剛川》對信息的處理則清晰明了,如榴彈砲、卡秋莎、水下延時炸彈、燃燒彈等都有紅色字體標註。雖然時有重複,敘事效率稍顯拖沓;但另一方面,時間線的推進和戰士之間感情的遞增有了明確的註腳。

【相關文章】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首日票房過億 觀眾評價兩極:模仿鄧寇克

一場戰事,三個視角,似乎和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鄧寇克大行動》如出一轍。(《鄧寇克大行動》劇照)

看更多國產電影精彩評論:

《八佰》影評︰超水準國產戰爭片!場面人物刻劃媲美「鄧寇克」

【奪冠】專訪陳可辛 郎平女兒隔空試戲表現打動人心:忍唔住喊!

《奪冠》影評︰女排團隊變陪襯佈景版?索性拍成《郎平傳》更精彩

【流浪地球.影評】走難都帶埋地球為乜?惟中國人文式科幻獨有!

攀登者影評:徐克為愛國片注罕見俠氣 吳京章子怡談情卻搶晒Fo?

整體形式上,《金剛川》顯出餘裕,在內容構成也同樣如此。像開頭的「士兵」篇,以老年小胡的旁白聲代入,事實上這種手法保證了不管進行到哪一篇,敘境之內都留有觀眾的位置。即使是作為旁觀者,也拉近了觀看的距離。

除此之外,在敘事伊始,方言的元素被有意識加入。五位主演、五種方言——山西、北京、四川、上海、江西,讓戰士情誼和民族精神更顯生動。角色的功能與相互關係,處理得也非常細緻。像關班長(吳京飾)和張飛(張譯飾)是一對上下對調的師徒,劉班長(李九霄飾)與女通訊員(邱天飾)之間的隱秘情愫,高福來(鄧超飾)率領的連所起的作用……「現代版劉、關、張」的姓氏彩蛋,尤其富有意味。

地面上,吳京飾演的關班長與之纏鬥,一邊還得數著敵人剩餘的砲彈數目;(《金剛川》劇照)

必須指出的是,「對手」篇所引入的美軍視角,專闢一節展現美方士兵,實屬罕見。更重要的是,這種視角所帶出的意義結構。因對我方快速的修橋力量心生忿恨,美方轟炸機駕駛員Hill不顧上司撤機待命的命令,擅自離隊,把攻擊目標對準了高砲班的射擊手。該篇由郭帆導演主控,精確的特效塑造了一個想要摧毀射擊手的狂熱分子。

地面上,吳京飾演的關班長與之纏鬥,一邊還得數著敵人剩餘的砲彈數目;空中,Hill肆無忌憚地疾速飛行、發動攻擊,兩相對比、力量懸殊。正義與非正義,「高下」立見。當他惱羞成怒,煞有介事地換上牛仔帽準備迎面直擊時,似莊重嚴肅,卻又讓人深感不適。牛仔精神隨心所欲、我行我素、勇敢堅毅的內涵,在關班長無比悲情的反擊映襯下,瞬間變得道貌岸然,諷刺感油然而生。

如今時過境遷,真實與再現之間的跨時空對話,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的電影工業水平,還有,故事背後直面和講述歷史的底氣。把每一個不被常人看見的犧牲表現出來,電影的價值也就到位了。

按圖了解看《金剛川》需要知道的30件事︰

+1

3. 與同類戰爭片的差異性——「最可愛的人」

全員犧牲的「高砲班」篇,是《金剛川》的高光段落,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視角。在炸橋——修橋——護橋的故事線索外,高砲班的作用最大,以地對空、以弱勝強的意義就體現在這兒。此篇深入描繪張飛和關班長的關係,可謂刷新了國產戰爭片中人性與人情的表達力度。

比如他們以軍銜或師父的名義,爭相把對方擠到隱藏砲位;張飛把下屬遞給他的烤玉米,特意留給關班長;關班長不忍張飛的心中有愧,打趣讓他把砲彈勻出幾發;更不用說張飛因擔心對方,在玉米地裡來回地奔跑穿梭……當關班長倒下,張飛的細膩、柔弱瞬間迸發為極致的剛勇,即使只剩一條胳膊、一條腿,也以血肉之軀擊斃了空中的對手。

幾個身處其間的士兵與長官,相互熟識、彼此信任,戰場上互相支持,間歇時揶揄逗趣,最後集體犧牲。(《金剛川》劇照)

兄弟情,於犧牲的主題之下衍生,這一複調,對《金剛川》而言不可或缺,也是管虎導演所謂「男人之間的友誼,兄弟之間的感覺」。按說在戰爭題材裡,男性情誼是老生常談了。《集結號》﹑《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甚至《亮劍》等影視劇都有精彩且層次細膩的詮釋,《金剛川》的差異體現在哪兒?

答案在於,男性的友誼實則指向「最可愛的人」,新的時代語境下,它需要新的載體。片中,幾個身處其間的士兵與長官,相互熟識、彼此信任,戰場上互相支持,間歇時揶揄逗趣,最後集體犧牲。特別是張飛與關班長,兩人的性格和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頗有反差,這種人物關係的設計思路其實是非常現代的。

如何以這樣的人設重塑最可愛的人,還同時讓觀眾信服,對演員來說有挑戰。一個是「瘦弱的外形、剛勇的血性」,一個不守規則、「痞」中有勇,和張譯、吳京以往的角色都各不相同,兩人無縫的配合,著實給影片加分不少。又比如飾演閆瑞的魏晨,從偶像歌手轉型演員。繼《八佰》之後,他必須得在越來越自信的情況下,那種頂天立地的漢子勁兒才能出來,為此他時刻保持在工兵的狀態。

管虎在採訪中斷言,我們的唯一創新就是,把鏡頭​​避開抗美援朝的正面戰鬥,瞄向正式主攻之外、那些為主攻做準備的普通戰士。(《金剛川》劇照)

鄧超則坦言,這是他從影20年來,一個終於用上了家鄉話的角色。看完覺得仍有新鮮感,能和之前的形象區分開,也挺出彩的。吳京談拍《金剛川》時最大的收穫,是大家把最努力、最敬業、最專業、最忘我的那一面拿出來,成就了《金剛川》。戲份最多的張譯,甚至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向觀眾打包票:

我以我的人格擔保,《金剛川》不次於《八佰》。
張譯

戲裡戲外,皆投入且忘我。《金剛川》在內地上映兩日,票房接近2.5億元。貓眼專業版預測的票房是16億,之前更有不少人認為這又是一部30億+票房的電影。「時勢造英雄」,急就章的《金剛川》就這樣搭上了風雲激蕩的時代戰車。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