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影評︰超水準國產戰爭片!場面人物刻劃媲美「鄧寇克」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當鄭愷飾演的陳樹生身上捆滿炸藥跳進日軍堆之後,坐在我身旁的觀眾眼淚就再也沒停下來過。就在幾分鐘前,她還在為張譯的戲份不斷發出笑聲,時不時地跟旁邊的姐妹討論演員「毀容式」的造型。同樣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在影片終了:全場觀眾無一人起立,都在靜靜地看著字幕滾動,儘管還保留著一份矜持,沒有自發送上掌聲,但有時候無聲也是一種敬意。
內地戲院急需一部有票房號召力的大片提振信心,觀眾也需要一部優秀的新電影紓解輿情焦慮,從這兩方面來說,《八佰》都來得正是時候。

儘管作為一部戰爭片,它並不酣暢,反而充滿了壓抑的悲壯;作為一部群像戲,片中人物的轉折略有失衡;作為一部商業片,牠喜歡玩象徵,還夾雜了不少個人表達…但這些都不妨礙它成為一部好看的電影。無論是當下國產戰爭片中最真實的戰場還原,還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人性微光,亦或是熠熠生輝的民族氣節,都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21

畫與聲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進入尾聲,國軍撤離上海,留下最後一支部隊做最後的抵抗。「八百壯士」(實際為四百多人)奉命進入四行倉庫,以有死無生的姿態與日軍激戰四天四夜……其他的戰鬥不同,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有觀眾的。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四行倉庫對岸是未受戰爭侵擾的租界。安全區裡的人們絲毫不擔心砲彈會越界,親眼目睹著這場戰事的發展。於是,這就形成了一副非常奇妙的畫卷:以河為界,一邊是燈紅酒綠的天堂,另一邊是炮火連天的地獄。

《八佰》充分發揮了IMAX攝影機的寬畫幅特點,運用了大量全景為觀眾奉上了一次震撼的視覺體驗。而戰爭的緊張感則用戰士生存空間的狹小來呈現。比如,當戰鬥打響之後,彷彿哪裡都成了危險地帶,伸個頭就可能沒命,伸個手就可能殘廢,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子彈從哪兒射來。最絕的是姜武飾演的老鐵,他為了保命,乾脆讓人將麻袋堆在自己身上,甘做一隻怕死的「鴕鳥」。

《八佰》導演管虎成功將四行倉庫保衛戰拍出群像的質感,不少內地觀眾看畢後表示「真實得令人心碎」、「拍出了文化自信」、「悲壯卻充滿希望」,按圖看更多點評▼

+13

場面上的視覺有了,但人物又該如何呈現呢?要知道,《八佰》並不滿足於兩三個主要角色的刻劃,而是要刻劃一群人面對戰爭時的情態,這對於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八佰》的處理也很乾脆,大部分角色都黑乎乎一片,觀眾也不一定能看出誰是誰,索性就用聲音特寫,再配合上全景拍攝,還真起到了不錯的效果。比如,戰鬥打響之後,普通老百姓對戰爭是個什麼態度?攝影機並沒有對準某個路人甲,而是展現了整個街道的大全景,但路人的聲音卻清晰入耳,「反正打不到租界來,這兒可是洋人的地界。」

再比如,端午(歐豪飾)的舅舅被日本人凌遲處死,電影給的也是一個遠景,但卻用他舅舅的喊話做了聲音特寫。對觀眾來說,這同樣具有感染力。同樣的例子還有戰士們充當人肉炸彈排隊從窗戶跳下的場景。那是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躍,人們甚至看不清他們的長相,只能聽到響徹在耳邊的「我叫×××」。

看更多戰爭、動作片精彩影評:

1917逆戰救兵影評│披荊斬棘只為齊上齊落?爛番茄89%好評有原因

《雷霆戰艦》影評:海上攻防戰臨場感滿分!艦長湯漢斯搶戲依舊

《決戰中途島》影評:中肯還原歷史 既不美化戰爭、也不醜化敵人

決戰中途島影評:大時代裡的戰爭沒有反派 教科書式敘事引人入勝

《驚天營救》影評︰雷神x羅素兄弟聯手!11分鐘打戲一Shot落勁爽

戰爭的真相

相信大部分人與我一樣,在進入戲院前對這部電影的敘事邏輯大概有些預設。畢竟,如果僅僅是展現「德械軍團」英勇抗敵的戲份,未免太過單薄,多一些殘兵敗將的成長歷程或許才振奮人心。《八佰》的開場似乎也說明了這一點。大部隊撤退了,留在淞滬戰場上的軍人魚龍混雜,有潰兵、也有逃兵…

羊拐(王千源飾)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早已將生死看淡。即便換了個番號,換了群戰友,依然能夠迅速進入戰鬥模式,指哪打哪。但老算盤(張譯飾)和老鐵(姜武飾)怕死,端午即使親眼目睹了舅舅的死亡場面,但還是不敢對日本人開槍。按照一般的創作規律,接下來就應該是「廢柴們」通過戰爭迅速成長,最終雄起的故事了吧?

羊拐(王千源飾)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早已將生死看淡。(《八佰》劇照)

《八佰》並不完全是這樣的作品。最起碼,它向觀眾傳達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戰爭能教會人成長,但不是人人都有這個機會。戰爭不是萬能的煉鋼爐。老鐵被戰場的氣氛感染,也想爭氣,結果才剛探頭就被子彈打中了嘴巴。老算盤情急之下趕忙救人,也遭飛來橫禍,手指被打斷。這次受傷,把兩人好不容易提起來的心氣給打沒了。老鐵萎了一整部電影,直到最後才再度站起,老算盤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也有的人懷著一顆救國之心,卻出師未捷身先死。比如,電影中本來身處租界的三名學生,憑藉滿腔熱血「偷渡」進戰場,想與守軍共存亡。沒想到,他們在第一場戰鬥中就傻了眼,逃跑的逃跑,呆滯的呆滯。不過幾分鐘時間,全部窩囊地死去。人命如草芥。影片中有一個細節,老算盤等人試圖從水下逃跑,中途卻碰到了意圖從水下偷襲的日軍,為了不暴露自己,他們只能憋氣求生。其中一個人因為支撐不住想要探頭呼吸,被老算盤等人死死按住,活活憋死在水中。等到日軍通過,老算盤等人重新出發,甚至都沒多看一眼剛剛被自己按死在水底的同路人。

(《八佰》劇照)

「白馬非馬」

除了在視聽語言和戰爭等方面給觀眾帶來了驚喜,《八佰》的意象表達也值得一說。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儘管《八佰》中的商業元素滿滿,但導演往其中注入了不少思想表達。有的只是暗戳戳地輕點。比如,小湖北(張俊一飾)初到四行倉庫,便被帶去見了團副謝晉元。他驕傲地說,「我是朱元璋的後代。」謝晉元馬上反問,「那你知道明朝是怎麼滅亡的嗎?」

影片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人物刻劃注重寫實,但偏偏闖入了一匹狂奔的白馬,且貫穿始終。按理說,這種被賦予了頗多含義的意象往往在文藝片中較為常見,是導演為觀眾埋下的解讀之匙。管虎將其放置於《八佰》中,不僅不見違和,反而讓影片的立意更上一層樓。

白馬是士兵內心個人英雄主義的外化。(《八佰》劇照)

一方面,白馬是士兵內心個人英雄主義的外化。他們孤軍奮戰,已然抱有必死決心,卻聽見河對岸唱著趙子龍單槍匹馬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絕境之下,誰又不希望自己也能騎上白馬,像趙子龍一樣救國於危難之中呢?

另一方面,白馬代表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四行倉庫守衛戰中,日軍進攻屢屢受阻。對方的指戰員騎著高頭大馬走進戰區,要求開展長官間的對話。謝晉元出發時,身邊的小將為他牽來白馬,表示絕不能在氣勢上輸給對方。

除此之外,白馬還寄託著人們對美好新中國的渴望與想像。在這場公開的戰鬥中,西方各國代表組成觀摩團,穩坐飛艇之中,從上帝視角對交戰雙方品頭論足;日本人的攻勢一波未停一波又起,還出動了戰鬥機進行掃射……

(《八佰》劇照)

而中國人靠什麼?靠的是民眾覺醒之後的全民抗戰。影片中,原本只會拿著望遠鏡躲在陽台上觀戰的老師最終拿起了槍,成天抱怨的夫人開始為死戰的將士流淚,小孩們衝著英雄敬禮,唱戲的對著英雄抱拳,曾經事不關己的販夫走卒呼喚英雄歸來……當這些人全部擰成一股繩之後,贏得的是白馬的新生。

尤其影片結尾時與現代社會的交互,更是讓這種氣氛達到了頂點:四行倉庫的殘垣斷壁猶在,周圍已是繁華的城市建築群。儘管《八佰》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個別角色的轉折頗為生硬、某些情節中藝術化的表達讓觀眾感到一頭霧水等。但瑕不掩瑜,《八佰》絕對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國產戰爭片,也是一部優秀的愛國主義電影。有了這部電影打底,讓人對管虎接下來的主旋律作品有了更多期待。

【相關圖輯】按圖睇Netflix 10月十部最新上架影劇推介!《陰宅怪事》、《末代皇帝》…

+45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