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龍劉德華推上高峰 卻5度錯失金像獎——香港警匪片大導陳木勝
8月23日,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享年58歲。多年以後,陳木勝的離世也許會成為一個歷史注腳,成為香港警匪片沒落迷途中的座標之一。陳木勝走了,一代人的港片記憶缺了一角,可能再也補不回來。
1990年代在香港立穩腳跟,陳木勝成為了香港回歸後內地觀眾最熟悉的港片導演,拍出過《我是誰》、《特警新人類》、《雙雄》、《新警察故事》等作品,毋庸置疑是伴隨這一代影迷成長的導演之一。
和徐克、吳宇森、杜琪峰等前輩們相比,陳木勝並沒有太明顯的個人風格特色,而是以專業、用心著稱,有時被影評人解讀為匠氣太重。他也樂於接受自己「二流導演」的身份,生涯拿過五次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皆以敗北告終,卻自嘲「動作片導演本就不該得獎」。但沒人能否認,陳木勝這三個字,就是香港警匪片、動作片的一塊金字招牌。
初出茅廬逼杜琪峰「讓位」
如果把這些名聲在外的香港電影導演畫成一個圈,會發現「傳承」這兩個字的迷人之處。胡金銓帶出了許鞍華,張徹啟蒙了吳宇森,王天林提拔了杜琪峰。而到了陳木勝這一代,港片在商業角度上迎來了大輝煌,也在時代洪流裡走向了末路。1980年代末杜琪峰籌拍《天若有情》,還是助理導演的陳木勝帶著他去西貢看飆車。
癡迷賽車文化的陳木勝一路上給杜琪峰講解,哪些場面適合放在電影裡,最後說到杜琪峰直接讓出導筒,才有了陳木勝的這部導演處女作。1990年《天若有情》一炮而紅,票房口碑雙響。初出茅廬的陳木勝由此被老怪徐克看中,執導其監製、編劇的古裝武俠片《新仙鶴神針》。
事後回想起來,陳木勝都會將杜琪峰和徐克兩位稱作自己的引路人,正是因為這兩部電影的成功,自己有了底氣,也找到了職業方向,就是動作片。陳木勝正經拜過的老師,是徐克的關門弟子陳嘉上,陳木勝的警匪片之路由此開啟。在2000年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對師徒檔成了能夠駕馭大場面警匪片的唯二導演,在成龍的《新警察故事》裡,陳木勝將自己的這一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陳木勝描繪的三個成龍
陳木勝一共給成龍導過三部戲:《我是誰》、《新警察故事》和《寶貝計劃》。有意思的是,這三部電影分別嵌刻在成龍電影生涯的三個不同階段,也代表著香港電影的三個不同時段。
《我是誰》上映於1998年,在此之前,成龍演繹的是港味極重的小人物草根英雄。《我是誰》場面之宏大,視野之國際化,讓銀幕上的成龍有了脫胎換骨之感。在此之後,成龍也順勢開啟了自己的荷李活生涯。
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則是中年成龍的轉型之作,遲暮英雄在掙扎中完成自我救贖。香港國際會展中心樓頂的高潮戲,也淋漓盡致體現了陳木勝的一貫風格。2006年的《寶貝計劃》是成龍巔峰晚期難得的有閃光點的作品,人們在他身上重新看到了久違的喜劇表達。對於陳木勝來說,《寶貝計劃》則是他北上的代表作之一。
在陳木勝的電影中,許多大牌演員靠轉型獲得成功。他的導演處女作《天若有情》裡,劉德華的浪子騎手角色深入人心,洗刷掉了華仔此前牢不可撕的偶像標籤。而在2005年的《三岔口》裡,一向被人詬病沒有演技的郭富城,忽然像被閃電劈中一樣打通了任督二脈,靠著極具感染力的演出拿到了臺灣金馬影帝,陳木勝的功力讓人不得不服。
看更多本土精彩影視評論:
由掃毒講到無間道!論千禧年後警匪片:原來那些年,警察仲有得揀
李娜、中國機長、烈火英雄…2019年9部國產勁片 過半數係香港導演
玉蒲團、人肉叉燒包到春光乍洩:香港三級片顛峰沒落全因97魔咒?
【流浪地球.影評】走難都帶埋地球為乜?惟中國人文式科幻獨有!
讓觀眾有過山車般的體驗
雖然擅長動作、警匪題材,但陳木勝在現實中卻是個極為儒雅、低調的人。他年輕時就是「少白頭」,到了中年一頭知識份子風格的灰白長髮成了他的標誌。這和他銀幕上極具張力的大場面動作戲形成了鮮明反差。
成龍就曾經問過陳木勝:你有沒有打過架?陳木勝說自己從來沒有打過,讓成龍驚詫不已。「我是我們家最小的,很聽話,也不像成龍從小連吃頓飯就要像打仗一樣,我比較靜。」
但這並不代表陳木勝是個懦弱的人,在他自己看來,身為一個創作者,自己內在的情緒是很澎湃的,通過電影他就能把這些力量傳遞給觀眾:「我希望觀眾看我的電影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帶他們進入一個驚險刺激的過程,這是我作為(動作片)導演的責任。」
這份內在澎湃的勇氣,也體現在陳木勝的職業生涯選擇中。2003年內地香港合拍片大幕拉開,陳木勝成了第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鄭伊健和黎明主演的《雙雄》,成為首批享有內地片待遇的合拍片。
《雙雄》讓內地觀眾看到了香港警匪片截然不同的一面,雖然沒有前一年的《無間道》那般轟轟烈烈,但充滿懸疑的劇情走向,「催眠」的強設定,使得《雙雄》在票房上大獲成功,同時獲得了當年的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合拍片獎。
在此之後,合拍片就成了陳木勝的唯一重心,在最高產的幾年中,接連奉獻了《男兒本色》、《保持通話》、《全城戒備》、《新少林寺》,他也因此成了北上港導的旗幟性人物。也就在這個過程中,有純正港味的警匪片,漸漸走向了末路。
港式警匪片的「最後一棒」
在近十年中,能夠進入我們視野,並留下記憶的優秀警匪片,屈指可數。2013年,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主演的《掃毒》,可以說是陳木勝最後的巔峰之作。這也是陳木勝電影中最具情感內核的作品,將三兄弟間交織的愛恨情仇和羈絆展現得淋漓盡致。
《掃毒》成了警匪片最後的輝煌,在此之後,太多港式警匪片陷入了模式化的迴圈,劇情套路,角色單薄,甚至演員來來去去就是古天樂、張家輝這老哥幾位。
另一方面,陳木勝的同門師弟林超賢則獨闢蹊徑,跳出傳統香港警匪片的語境,用更貼合內地觀眾審美的方式講了不少好故事,《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之類的套路屢試不爽。
從這個角度看,港式警匪片的接力賽,陳木勝拿著最後一棒。在整個導演職業生涯中,陳木勝的表現非常穩定,雖不曾拍出留名影史的神作,但也幾乎沒有失手爛片。在其他香港導演北上水土不服的十年中,他更是抓住了自己的機遇。
專注,是陳木勝電影最好的注解,某一次角逐金像獎最佳導演失敗後,他接受媒體採訪表現得非常淡然。
我是拍商業動作片的,拿獎本來就是文藝片導演的事。
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甚至沒有把自己當作藝術家,而是一個產業化的匠人,沉著、穩定地產出自己每一個作品。這樣的心態,在如今其實十分難得。
去年是《特警新人類》上映20周年,在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主演吳彥祖、馮德倫、謝霆鋒、李燦森曾登臺重聚。20年前四人都是毛頭小夥,剛在影壇冒頭,現在都成了「老炮」。他們在臺上透露,有計劃原班人馬重聚拍攝《特警新人類3》。
「等陳木勝有劇本,就開拍。」
可惜,陳木勝一走,這場懷舊的大戲,我們是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