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映畫】香港人沒有創意?動畫師:問題是創作意欲有多大
動畫短片《觀照》的主角阿舜,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欺負,他以沉默來回應嬉皮笑臉的同窗。他的書包不是背在後面。背包在前,是他保護自己的方式。因為害怕,不想揭開傷疤,以為好好隱藏它,眼不見為淨便會沒事,其實傷口一直暗自滲血。惟有面對它,才是治本的方法。
作品的第一幕發生在校園厠格內,正當阿舜如厠之際,一大桶水忽然從天而降,結果他全身濕透,原來是同學的惡作劇,徹底破壞私密的片刻。開場如此,原來靈感源自導演何振宇(Nic)的童年經歷,幸好同學沒有把水倒在他身上。「當時我在厠格內,那時的厠格是沒有鎖的,有一位同學向厠門送上一腳飛毛腿,門撞開了,站在厠格外面的同學都圍着笑,當下的反應自然是把門關上,然後我開始想應不應該報仇,感覺需要為自己做一些事,沒理由就這樣被人欺負,但我又沒有勇氣去鬧對方、甚至還手去打他一拳,結果是我甚麼都沒有做。」
「透過故事去幫助自己克服最難克服的東西」
2011年,Nic跟志同道合的大學同學成立動畫工作室,一方面製作滿足客戶需求的商業作品,另一方面繼續追尋他們的動畫夢。3年前的《搭棚工人》正是工作室的初生兒,故事講述主角小魚的夢想是成為搭棚工人。一次,小魚快要從高空墮下,險些一命嗚呼,拯救他的就是眼中的超級英雄──搭棚工人。《觀照》卻幾乎沒有戲劇性的情節,也沒有刻意營造極具電影感的畫面,相反,摒繁化簡的處理,觀眾似在看着阿舜喃喃自語,走進他的內心世界,經歷一段自省旅程。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透過故事去幫助自己克服最難克服的東西。例如《觀照》中的主角阿舜,把書包背在前面,遮住自己的心靈,把自己與別人隔開、不跟他們接觸,換轉角度,正因如此,別人才會以這種目光看待你,或者你嘗試放下書包,開放自己心靈,跟別人接觸就變成一件好平常、好自然的事。某程度上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我沒有太多的朋友,又不太喜歡與人交心,所以朋友比較少,可能是這個緣故,小時候成為被欺負的小眾。現在回頭看,我會想,多些跟別人去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不需要害怕大家怎樣看待自己,可能已經融入到社會內。」
抱持一種享受的心態參與
由創立工作室開始,Nic一直在工作與個人創作之間遊走,只因他深信動畫是共通語言,一如電影發明之初,利用移動影像說故事,是人們打破語言界限的溝通媒介。
利用工餘時間創作,並沒有白費心血。在去年的ifva比賽中贏得動畫組金獎後,《觀照》陪着他與團隊走過國際間的不同影展,觀看世界各地的作品、與他人交流。Nic顯然找到介入社會、與之對話的最好方法。
「香港人做任何事都需要目的,或者得到結果,你唔可以給他看完一條片是沒有結果或者他得不到任何東西,這會跟他們事前預計的有很大出入。但是外國人會覺得無所謂,比方說實驗短片,無論你放甚麼給他們看,他們會抱持一種享受的心態去參與,外國的創作人以至於觀眾想的東西都會比較闊,創作人也比較大膽。」
「在香港遇上創意其實並不難」
在這個紛擾的世代,眼底下盡見荒謬,或者創作是回應社會的處世良藥。
「在香港遇上創意其實並不難,因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發生,冷的暧的都有,由好小品到瘋癲的故事都可以在香港發生,創作靈感一定不會少,問題是究竟你的創作意欲有多大?」
也許我們都是阿舜,面對成長的陰霾、日常的無常、世代的不公,惟恐遍體鱗傷、害怕、失落、驚恐,乾脆封閉自己,結果換來更大的傷害。惟有學懂開放內心,清理積存以久的垃圾,先可以了解自己,以至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