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本土電影】許鞍華下定義:香港人製造的都是本土電影!
撰文:戴嘉達
出版:更新:
仍舊活躍於影壇的新浪潮導演不多,許鞍華是其中一個,幾十年來見證著港產片的由盛轉衰,被問及對近年興起的「本土電影」此一說法,她直言不諱:「港產片就是本土電影,由香港人製造的都是本土電影。」
《十年》是科幻片
「我認為本土電影的定義應該擴大一些,不一定要以懷緬昔日香港或者反映現今社會作題材,因為電影本身是具有想像力的,若『本土』的定義太狹窄,最終只會成為創作人的框架。」
「在我心目中,《十年》其實是一套科幻片,年輕導演藉該片講出他們對於未來香港的想像,及後又在社會得到廣泛關注,這已達到電影的成功之處。」
的確,每個人拍戲都有不同,他們都對社會有各自的理解,要拍出好戲不一定要圍繞政治議題,更重要是透過電影開放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不是「比一收一」
「同時間,電影應是一個很利他(altruistic)的媒介」
「如果能拍出一套關於精神病人的電影,表達出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令大眾對這些弱勢社群有更多的關注,對我而言,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
但是,導演有自己的表達,觀眾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解讀電影,八十年代初的《投奔怒海》,許鞍華原本是想講越南人的故事,但放映時入場觀眾感受到的,反而是他們在中英談判過程的焦慮,「這也是電影的一部分,因它從頭到尾都不是比一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