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頓莊園】歷史劇風靡全球只因掌握3種心理!結局4年添食電影版

撰文:影視獨舌
出版:更新:

中秋節當日,電影版《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在英國上映。從2010年到2015年,六季《唐頓莊園》成為全球的話題之作。從故事、製作到演員,這是一部「純血」英劇,卻似乎也因此成為了英國大眾文化的一個標誌。劇集播出的六年來,《唐頓莊園》一共得到69項艾美獎提名,並獲得了其中15項。

在第六季的最後一集中,唐頓莊園在1925年的聖誕節裡迎來了一個冰釋前嫌的大結局。已經在英國上映的電影版《唐頓莊園》的時間線和人物關係與最後一季基本相同,與其說是續集,不如說是在正篇的悲歡離合當中,單獨抽出了「國王來訪」這一段小故事,並拍攝成一部電影。

電影版《唐頓莊園》目前將在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其中包括台灣(9月20日上映)和香港(10月17日上映)。雖然本劇結束已四年,《唐頓莊園》還是能夠以電影的形式在全世界範圍上映。一部家庭倫理劇,為何如此有魅力?

看更多《唐頓莊園》電影版劇照▼

+7

作為一部「傻白甜」歷史劇 為何能夠成功?

1. 現代意識與當代視角的主導

實際上,不管是編劇、還是製片人,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創作一部足以留名英國電視劇史的作品。而這部劇能夠在英國之外取得如此大的反響,更讓主創團隊感到驚訝。

本質上來說,《唐頓莊園》是一部供人在周日晚上消遣時間的肥皂劇。雖然它以20世紀早期英國的法律制度變化、一戰為整個歐洲帶來的影響為背景,但就深度而言,與《名姝》(Harlots)、《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凡爾賽宮》(Versailles)相比,《唐頓莊園》還是顯得有些「傻白甜」。克勞利(Crawley)一家的莊園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優雅仙境。在劇中,階級制度並沒有給人帶來實質上的壓迫和剝削。位於頂層的老爺夫人們都是非常正直、善良、相信人生而平等的人,莊園裡從廚房女傭到二流男僕,每個人都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更重要的是,劇中的角色都有一種特殊的「遠見」,他們經常能超脫出自己的歷史背景,以一種十分現代的視角,來看待20世紀初的英國社會。這也難怪《衛報》會在2016年劇集結束時,評價它是一部「荒謬而成功」的電視劇。在最後的聖誕節中,克勞利家的老夫人和夫人之間,有如下兩句對白:

​「我們要走向未來,而不是回到過去。」

「要是我們有選擇的餘地就好了。」

按圖看更多《唐頓莊園》劇照▼

+1

很明顯,這是編劇從今天出發,借助角色之口的「為賦新詞強說愁」。歷史上這一個聖誕節並不能改變莊園主和農奴之間的對立,也沒能改變等級制度。但對於不關心歷史的觀眾來說,這兩句對白便足夠構成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不得不說,這種「現代意識」的設定,降低了其作為「歷史劇」的壁壘。對於這一段我們並不太熟悉的英國歷史,《唐頓莊園》則將其進行了簡化,並在莊園內部進行了美化,只要能夠對主角的自我追求起到足夠的阻礙作用,就不再深挖。

【世界大戰】首本外星侵略小說改編 《唐頓莊園》同時代科幻英劇

數據分析邊30套美劇最受歡迎!權力遊戲屈居亞軍?黑鏡慘滑鐵爐

在《唐頓莊園》中,歷史的大背景就像是劇中珠光寶氣的服飾、金碧輝煌的大宅。在52集的篇幅裡,編劇無意去挖掘一群「當年的人」從1912年到1925年的真實生活狀況,而是讓光鮮亮麗的角色,去「演繹」了一段段荒謬的鬧劇、感人的父女情深、自我追求的實現。而如今,到了電影的創作上,他們的態度似乎還是一樣的。

劇集中一直沒有正面出現的皇室成員成為了電影中的主要矛盾衝突。由於要招待來訪的國王,克勞利一家的莊園被來自皇宮的管家、廚師、僕人所「霸佔」,而克勞利家族的人,則想要維護他們作為莊園真正主人的「地位」。而從目前的評分和票房來看,《唐頓莊園》電影延續了劇集時期最吸引人的一點——不是對歷史的炫耀,而是從當代視角出發,對歷史進行了一次辛辣的點評

+2

如何吸引亞洲、中港兩地觀眾

2. 將宮鬥元素融入家庭倫理之中

應當說,《唐頓莊園》能打破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並不是一個偶然。當歷史背景和矛盾被簡化,「家族」、「階級差異」、「個人成長」這些文化概念,在任何國家與地區之間其實是相通的

從戲劇安排上來說更是如此,《唐頓莊園》家族之間的愛恨情仇、雞飛狗跳與中國觀眾熟悉的「宮鬥」、「宅鬥」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十分相似。三個女兒與各自男友之間的愛情故事,則更不存在理解的難度。從90年代至今,《珠光寶氣》、《溏心風暴》系列、以及《名門暗戰》等一大批TVB港劇,都是相似的套路

但從劇本到製作上的差異,仍舊是肉眼可見的。《唐頓莊園》中一眾主角的精湛演技,也讓內地的作品相形見絀。這部意外在中國走紅的歷史肥皂劇,不僅是許多觀眾的英劇啟蒙作,在文化輸出這件事情上,能給中國影視工作者不少啟迪。

在宏闊的時代背景下,將各種角色集中到一個特定的時空裡,在其中提煉具有普適性的人性,並配以華麗的服化道。幾年過去,《唐頓莊園》中基本的操作和套路,對內地的創作者來說已基本駕輕就熟。但除此之外,《唐頓莊園》最具有文化穿透力的,並不是其對本國歷史淋漓盡致的再現,而是其無意中滿足了中國觀眾和社會的深層需求。

+4

3. 撞正內地「土豪階級」對上流生活形態的渴求

《唐頓莊園》的出現,契合了當代中國社會中一大批新興中產階級對於財富、階級、以及「貴族」的想像。這些新貴急切地需要一種新的文化方式,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地位,並確立自己的「身份」。而「英國老派貴族的生活方式」,似乎便成為了這樣一種象徵。在某種程度上,《唐頓莊園》就相當於一本「上流社會生活指南」。許多觀眾並不關心克勞利一家的命運如何,而更關心在一個階級社會當中,如何表現才能優雅得體。

比如在《名利場》2014年的一篇報導裡,一位在倫敦的人事代理表示,《唐頓莊園》在中國播出後,中國人雖然不知道英國管家具體的職責是什麼,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聘請一位英國管家。歷史劇是文化輸出的捷徑,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唐頓莊園》或許進一步證明了,瞭解他國觀眾的深層心理和需求,或許能讓文化輸出的過程更加事半功倍。 

+7

【本文獲「影視獨舌」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dus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