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銃夢】電影製作揭秘 連原著漫畫家木城幸人都大讚:完美演繹!
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10年前創作了一部被譽為電影製片技術上一大突破的作品《阿凡達》(Avatar);而今年他以監製及編劇身份,帶來新作品《銃夢:戰鬥天使》(Alita: Battle Angel)。
《銃夢:戰鬥天使》的拍攝技術,再次成為大家的焦點,連原著漫畫家木城幸人也大讚電影完美演繹漫畫的中心思想「不僅是艾莉達的外觀,電影連她的思想及存在原因,都完美演繹。」那麼,究竟製作團隊是如何把電影技術推向新高峰呢?
《銃夢:戰鬥天使》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城幸人的作品《銃夢》,故事講述26世紀的未來世界,賞金獵人Dr. Dyson Ido在廢鐵堆中發現一名合成人女性的頭顱。他把其頭顱帶走並改造,重新付予她生命,並為她改名為艾莉達(Alita)。失去記憶的艾莉達,在不斷的戰鬥中,開始探索她身世之謎。
花10個月時間升級《阿凡達》製作科技
據了解,《銃夢:戰鬥天使》的製作技術跟《阿凡達》同出一轍,兩者均是透過真人及電腦成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結合而成。而當時這麼逼真的《阿凡達》造型及今次《銃夢:戰鬥天使》中的艾莉達造型,是占士金馬倫透過融合攝影機系統(Fusion Camera System)、面部動作捕捉儀器(Facial motion capture)及協同工作攝影機(SimulCam),這三種工具拍攝而成。透過這些技術,劇組能完美捕捉Rosa Salazar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從而把她所演轉化成艾莉達的動作。
CG達人「維塔數碼」加持
維塔數碼(Weta Digital)可說是行內數一數二的電影後製的知名工作室。經他們創造的CG角色多不勝數,當中包括《魔戒》咕嚕(Gollum)、《阿凡達》的女主角Neytiri及《King Kong》King Kong等,而《銃夢:戰鬥天使》艾莉達是他們首次透過電腦成像技術及真人結合而成的類人類角色:「艾莉達是目前我們工作室做過最先進的一個。因為製造類人類角色需要令真人實景及數碼模型同步進行,所以是非常大的進步。」
據了解,除了女主角艾莉達外,背景的其他演員也運用了相同的拍攝手法:「城市中有很多合成人,他們身上也有機械組件,如果他們用道具假肢來演出,看起來會像機器人;可是,如果他們穿上動作捕捉服,效果就自然得多。」據了解,維塔數碼投入了約800人負責《銃夢:戰鬥天使》的工作;對比當時《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只有45人投入工作,《銃夢:戰鬥天使》的工程真是宏偉得多。
細節位都勁揼本
據了解,在艾莉達的數碼模型製作上,後製團隊連用了5000個不同組件組成的機械骨架。維塔數碼發言人曾指出:「當艾莉達活動的時候,這些組件都會跟著一起活動,甚至她的心臟也一直在跳動。可是,觀眾或永遠看不到這些細節,但它們會使她更逼真。」
據悉,由於監製占士金馬倫很喜歡近鏡拍攝,甚至近至拍攝眼及臉部,所以維塔洞穴也花了很長的時間在艾莉達的細節位上。據了解,劇組為了讓觀眾感受到艾莉達皮膚細膩的一面。他們運用了一項新技術,使每個毛孔都有單獨的毛髮出現。有指整個拍攝,單在臉上已創造了約50萬條毛髮,當中包括13.2萬條頭髮,2,000條眉毛及480條眼睫毛。而由於占士金馬倫很喜歡艾莉達那對大眼睛,有指拍攝時可以從鏡頭裏清楚看到瞳孔的變化。所以劇組也特別投放更多的精力到眼睛上,當中包括虹膜的深度:「當光照射到眼睛時,可以看到裏面所有的線條。」據了解,後製團隊單為艾莉達一隻眼已經用了將近900萬像素,而有指《魔戒》系列電影合共才用了15萬像素。難怪,《銃夢:戰鬥天使》再一次把電影製作推向新高峰。
幕後團隊踢爆保留大眼睛原因
有指首條預告出爐後,曾有觀眾傳來意見,指大眼睛跟艾莉達的比例非常奇怪。於是維塔數碼便問導演Robert Rodriguezne及監製占士金馬倫,需要把艾莉達的眼睛變小,但是監製占士金馬倫一口拒絕,並指出「艾莉達並非來自地球,她和其他人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做大眼睛。」維塔數碼發言人還指出,他們還特意把艾莉達的瞳孔和虹膜變得比收到意見後還要大,真是一份對製作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