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親.影評】時代造成的情感悲劇 79歲吳彥姝成電影靈魂

撰文:羅偉強
出版:更新:

雖然常說有提名已經是一個肯定,但《相愛相親》在今屆金馬獎7項提名都擦身而過,實在令人感到可惜,由其此作質素相當高,在淡淡的氛圍中敍述了橫跨三代女子的故事,不慍不火卻令人感動。特別在如今大部分電影都會加入社會議題,令電影在「意義性」上能站有更高的位置,反而像《相愛相親》這種如此淡淡然地講一個家庭故事,已是相當稀少。無他,這種題材要催淚很容易,但要拍得好卻相當難。
注:內文含劇透

《相愛相親》描述了三代女子的愛情故事,每段都不慍不火卻感情強烈。
在不足100年中,愛情觀卻可以於三代人中有截然不同的詮釋。

三代愛情觀互補不足

《相愛相親》在親情與愛情中講述了三代人的觀念,這非常不簡單,事關要同時描寫三代女性很容易會陷入其中一兩條線太多或太少,造成輕重不均的危機中。但導演張艾嘉很巧妙地把三者互相穿插,令三代的故事都完整飽滿地呈現出來,共同組成了一個跨年代的愛情故事。年青、有活力,希望擺脫家庭,追尋自由的生活與愛情的女兒薇薇(朗月婷飾);囉囉嗦嗦,為家庭付出很多,希望過世母親可以與爸爸合葬的岳慧英(張艾嘉飾);為愛郎供獻一生,在家鄉盼了數十年,只盼得一具屍體的姥姥(吳彥姝飾)。三代人之間互有矛盾,對愛的詮釋亦不盡相同,張艾嘉通過細膩的講故事方式,在小人物中看得到大時代的轉變,令人讚嘆。

家書與情書分不清,教人可憐。
姥姥面對慧英一家所造成接踵而來的壓力,一直堅持自己的觀念。

榷守老一代的「婦道」造成悲劇

三線中相信不少人對姥姥的故事最為感動,她代表了舊代甚至古代的女性思想,在盲婚啞嫁中守婦道,即使長年不見丈夫,卻無怨無悔地在家鄉照料一切,包括老爺、奶奶。在她的概念中,所謂的「愛情」就是如此。其中一幕薇薇讀著她丈夫寄回家鄉的信,一再向她強調「這是家書,不是情書」,說盡很殘酷卻又很現實的話,但姥姥聽不懂。因為在她的概念裡,家書就是情書,每月寄家用回家,就是丈夫對她與家人的愛。戲中薇薇一家甫踏進鄉下,便發現了一大門「貞節牌坊」,就是告訴我們老時代的觀念仍在這個窮鄉僻壤中札根。姥姥單純與盲目地守護心中的愛,可能是整套電影最動人的地方。通過慧英的強勢,薇薇現代的愛情觀,突顯出姥姥愛情的脆弱,但她在一直展現的弱勢中卻亳不退讓,甚至願意上電視台向公眾訴說自己的想法與情感,顯出了她的執著與堅強。在我們今日的愛情觀來看,姥姥所擁有的當然不是愛情,但在姥姥的觀念與上一代的制度下,又有誰有資格批評她呢?

 

姥姥一直為自己準備了棺材,無子無女的她兩腳一伸也許無人知,只能自己準備身後事,怪可憐的。

姥姥角色討喜令人憐惜

在電影尾聲姥姥看到丈夫照片已然認不得,眼淚徐徐而下,對比自己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彷彿終於知道自己掌有的從來不是愛情。最後選擇愛撫著丈夫,說一句不由衷的「我不要你了」,把守護良久的遺骨拱手讓給慧英。雖然像是釋懷了,但同時令人很唏噓。自己榷守了數十年的價值觀被推翻,甚至連自己正室的地位亦不被承認,很可悲可憐。另外,姥姥在家中準備了棺材,就是因為自己膝下無兒無女,死後起碼有棺材讓親友、鄰居把自己的屍體與丈夫合葬。但讓出遺骨後,不論生前死後姥姥都只能獨自一人,讓出需要的勇氣與大量其實很重。凡此種種,都令姥姥這個角色很討人憐憫,亦是電影教人疼心的地方。《相愛相親》表面上大團圓結局,但實際上卻是令人唏噓不已的大悲劇。

+9

吳彥姝女配角比女主角更搶鏡

三個女角中,姥姥說的話最少、出場時間與次數都相對少,但性格塑造上卻是最飽滿。皆因三女中,姥姥其實是主軸,薇薇與慧英的部分某程度上是側寫姥姥的觀點與角度,但你很難倒轉說姥姥側寫二女。吳彥姝雖然名為女配角,但個人而言,姥姥實質上在表現力上卻是女主角。吳彥姝失落金馬最佳女配角實在是遺憾,但無奈《血觀音》文淇亦真的表現出色,79歲和14歲的二人委實是瑜亮之爭。這種文藝向的電影沒獎項加持票房應該不會太高,但希望大家多多入場欣賞一部好電影,華語電影圈仍需要這種優質作品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