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四個青年夾租記:有一生都要做租屋族的心理準備
撰文:何潔泓
出版:更新:
這四個青年的生活處境,反映了不少租樓族的狀況:每兩年搬一次、人工追不上租金、累積不到太多個人物品、不敢買太好的傢俱因為永遠不知道下一間屋擺唔擺得落。
她們夾租兩年半,望住樓價和租金不斷升,再算算自己微薄的人工,每月扣除學債欠款、交租、搭車、食飯,所剩無幾。阿瑩說:「有望過其他租盤,根本沒可能負擔到自己搬出來。除了夾租,別無他選。」
她們的第一站是深水埗一間300呎唐樓,環境惡劣,牆身不斷漏水,分契樓的隔音很差,因此四人對隔離屋何時起床、何時下班、煮什麼菜、吵什麼鬧,都一清二楚。她們第二站來到同區500呎洋樓,租金13000港元,相較之下是個「安樂窩」。然而隨著每兩年更新租約、很多大單位已紛紛劏成劏房,這種「短暫的安穩」,沒人知道能維持至何時。
佩妍自言她們已是幸運,四個人一齊賺錢,可以找較好的地方,想像不了基層家庭,在真的沒辦法的情況下如何能有嚴尊地在香港生活。在舊區工作的衰ling形容基層家庭處於「高度流動性」、「極之漂泊」的狀態,「每次見到他們的行裝都很細,全都是膠櫃,方便你可以隨時搬走。」在她看來,雖然劏房、板間房都是不適切居所,但至少基層市民還勉強可以負擔,然而「現在很多發展、重建 ,連這些舊屋都殺掉。」
對於將來,衰ling是這樣想的,「和這班人一起漂泊流離,不停租樓,然後看著租務市場不停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