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教拳收入萬餘 昔日肥仔減50磅打拳追夢:25歲前贏冠軍腰帶!
香港人最愛「扮工」,搞掂精神至上。但對快將大學畢業、教拳也打拳的夏宇來說,這份工冇得扮,還要拳拳到肉。每天中午練拳,下午教人打拳到夜晚10時,一周幾乎7日全勤,收入萬餘。為的不止是一份工,還有自己追逐的榮譽。「我要25歲前贏到冠軍腰帶!」
而他現時是香港學屆拳王。夏宇中二開始學習泰拳,當時他體重達200磅。9年後他既是拳手又是教練,打的是57公斤級別。體重愈來愈輕,拳頭愈揮力量愈重。比賽、訓練、教拳,是他的生命主軸。
別人下班學拳 他上班教拳
旺角某座唐樓,4時半,幾個年青男女陸續來到拳館。夏宇設定好時鐘,播歌;教他們提腿、出拳。體能訓練2分鐘一組,幾組下來,大伙已經倒地叫累。看他們的年紀,許是放學後來上課。時間再晚一點,便輪到上班族到來。夏宇和學員一起演練跳步,不時提高聲線:「右、左、右、左,熟習後動作可以加快。」
他教拳已經5年。你當時才17歲啊,我一臉訝異。訝異的還有當時的學員。「他們來到拳館,見到是個小伙子當教練,往往是先看四周有沒有疑似負責人,然後才問我:你就是教練?」
考過文憑試,當身邊同學忙着找暑期工,他在教練鼓勵下成為一名拳手,也兼職教拳。原來在香港,沒有只靠贊助商及拳賽獎金生活的職業拳手,大部份拳手都要打工支撐,教拳正好養到自己,又能保持日常訓練。每日訓練3小時,每一小時體能配合打沙包、對打和跑步訓練。
來到拳館的都市人,要不是減肥,要不就是減壓。他曾經是胖子,有時見到小胖子到來練拳,一邊教,一邊彷彿看見以前的自己。更多時候是見眾生。試過有兩個30多歲的醫生一起報名,夏宇好奇一問才知道,好些醫生也會吸煙、飲酒減壓。他們想換一種健康的減壓方式。「拳館打開門做生意,確實令我見識到不同階層的人。上班族有分白領和藍領,同樣是為打沙包減壓而來,有些白領打完沙包,不大願意與其他人練習對打;相反有些藍領會追問我幾時可以與人對打。」
從日飲2L可樂到斷食3日
夏宇初中時是個胖子。同學說笑:你個子不高,似足「卡比獸」。他不曾想過,將來會有一天,從嘴饞的胖子變成一個為出戰比賽「過磅」,斷食3日、中午最炎熱時穿4、5件衣服到街上跑步的拳手。「就連水,也只能漱口,濕潤嘴唇一陣就吐走。」他說。
學習拳擊的初衷是為了減肥。如今,已練就一副鋼條身型。「家人其實不太接受到我這麼胖。我愛吃薯片,每天會喝光一支家庭裝可樂。他們用銀彈攻勢,我只要有做運動,就給我額外零用錢。我卻用來買更多零食。更多時下課回家就玩電腦,整個人沒甚麼精神。」
他在網上見到富德拳館的資料。他怕打人,也又被人打,但對搏擊充滿好奇,想一試打沙包的滋味。來到灣仔不足300呎的分館,教練一照面也忍不住說,你真的頗胖,但不要緊,來練習吧。跳步兩分鐘一組,做完一組他立即氣喘,15分鐘熱身後已經不想繼續。終於捱到打沙包環節,雖然興奮,但翌日他一起身,全身肌肉劇痛,幾乎下不了床。「那是一周上3日課的常規課程,餘下兩次我都缺席了。」
但為了延續打沙包時那份躍躍欲試的心情,而教練也特地打電話支持他,下個星期又再上課。拳館教練和其他師兄不會取笑他,又沒有架子,仔細教導。每一下揮拳,流每一滴汗,都與過去的自己說再見。一年下來夏宇瘦了10多公斤。
【文乜嘢青】學者研究文青現象:為何大眾眼中的文青無文藝元素?
人生第一次拳賽 眼前突然一黑
人生第一次與別人比賽對打,是拳館的館內賽,150磅的級別。和一個30多歲的同門師兄對打,還以為拳怕少壯,卻並非如此。他們戴上8安士拳套對打,與平時訓練所用、約有人頭那般大小的16安士拳套相比,輕近一倍。拳套愈輕,力量愈集中,拳頭揮出去不止對手會痛,自己那雙手也會痛。「大家都想贏,爭奪代表拳館參賽的資格,賽制是一回合5分鐘,當你用盡全力揮拳、格擋,時間過的份外漫長,心想:幾時完?好痛啊。」
打到中段,他吃了一記重拳,突然眼前一黑,失去意識兩三秒。世界猶如一下子靜止,當他再次聽見聲音,幸運地對手和他保持距離,似未發現他的異狀,如果追擊,就鐵定被「KO」。這是他目前為止30幾場賽事的第一場。館內賽只打一回合,而且不會分勝負,只供教練參考拳手表現,不過,他深知自己表現不如預期。或者說,訓練時對打,與上到擂台相比有天淵之別。
最接近冠軍腰帶的一次
從好奇到掌握搏擊技巧,從打沙包到與別人對打。家人一開始支持他練拳減肥,但現在不支持,也不反對他成為拳手。只是家人不大需要夏宇的收入支持,沒有逼他轉工。參加館內賽,獲得代表拳館參賽的資格。之後他只需保持恆常訓練,每當有拳賽舉辦時,拳館總教練會視乎情況,與主辦方商討是否派他出賽。目前為止生涯打過30多場比賽,主要打57kg和60kg級別。
打過那麼多場比賽,他笑說自己實力只算中規中矩。看一場拳賽,拳證高舉拳手的手,那雙手接過冠軍腰帶,面對觀眾吶喊、振臂,這也是夏宇夢寐以求的場面。
他最接近冠軍腰帶那次,是2015年香港冠軍賽。贏了就會成為香港冠軍。同時又是一場排位戰,亞軍會獲得那年「挑戰者第一位」的稱號。他說,打拳不是最辛苦,最辛苦是比賽前20小時,減到相應的磅數「過磅」。來到決賽,他才第一次邀請父母觀看。「當時是由女朋友出面邀請,陪同他們到修頓場館觀賽。沒料到還未輪到我上場,母親因為見到有個拳手被人打爆頭,血流披面,看不下去了。」
決賽對手比他高一個頭,手長腳長佔盡優勢。夏宇知道,拳擊賽不單純是力量和身型的較量,和教練商討用埋身肉搏策略,膝撞為主。對手居高臨下,還以肘擊。夏宇賽後才感到頭昏腦漲,猶如硬食幾記棒球棍。當他打到第三回合,已經劣勢盡現,出拳慢了許多。教練對他說,你準備了足足一年,從館內選拔到初賽、複賽,還想打下去嗎?想就撐下去吧。
4回合後,他只能勝出一局,哭着下擂台。儘管落敗,他卻取得人生中第一筆「拳酬」──門票收入中一部份,約3000元。他不再是Nobody。
在現實世界,不會時刻上演王道漫畫的熱血反勝公式。夏宇提起自己的偶像:陳啟迪16歲奪得亞洲室內運動會金牌、梁柏宇19歲成為「香港拳王」。相比之下,已經22歲的他更要追回失去的時間,希望25歲前可以奪得冠軍腰帶。
夏宇今年沒有參加香港冠軍賽,但他分別贏得KF1八人淘汰賽和全港中學大專生泰拳錦標。又在4月因為師傅受傷,代師出征與澳門選手較量。那算不算得上是豐收年?我問,他用力點頭。當冠軍腰帶的機會尚未到來,他所做的事如此重複:一小時跑步、一小時打沙包、一小時對打,還有各種體能訓練。
「讀大學的時候其實未定性,是透過挑戰一場又一場比賽,發現自己喜歡實力精進過後,擊敗對手的榮譽感。背負拳館眾人的期望比賽,雖然壓力頗大,會怕辜負他們的期望,但反而驅使自己更加努力鍛鍊。」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