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方法|脫水斷食只能短暫瘦身?長期斷食傷胃小心膽結石搵上門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炎炎夏日,為了展示曼妙曲線,許多人可是付出重本,不只運動還要斷食。

此舉不外乎希望腹肌能重見天日、大腿縫隙能趕快出來。不過你知道嗎?斷食雖然能讓你瘦更快,但一恢復正常飲食,體脂肪恐怕比平時更容易彈回來。

為什麼斷食會瘦?長期斷食對胃產生的影響(按圖👇👇👇)

+5

為什麼斷食會瘦?

「少吃、沒有熱量自然會瘦!」台灣減重醫師蕭敦仁強調,斷食看似簡單,只要不吃就會瘦,但飢餓尤其傷胃,對於健康危害深遠。

假設習慣在晚上6、7點用完餐,一直到隔天7、8點早餐時間,一般人空腹時數大約為12小時。知名的168斷食法,就是捨棄早餐。

但也有更極端的斷食法,直接斷食5到7天,期間只喝水。蕭敦仁強調,身體補不到需要的營養素,組織及臟器都會產生功能低下的狀況,人體會開始出現疲勞、頭暈、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等等。

相關文章:減肥|研究揭1天吃1餐死亡風險高30% 女性間歇性斷食後易暴食👇👇👇

+3

長期斷食對胃產生的影響

人體在禁食期間,肝臟分泌的膽汁會經由膽總管釋放到小腸,幫助消化脂肪、代謝膽固醇等等。但如果持續處於空腹狀態,膽汁雖然不會分泌,但肝臟依然持續在製造膽汁,從肝流下來到膽囊儲存。

當膽汁出不去,膽囊壓力過大,造成水分回收,膽鹽濃度就會過高形成結晶,較細碎的稱為「膽沙」,看起來較大的、是完整顆粒的,就稱為膽結石。

蕭敦仁說,意大利研究指出「不吃早餐的人得到膽結石機率高出正常3餐民眾兩成」,可見正常飲食對人體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減肥|年紀漸大新陳代謝慢?12種「燃燒系」食物吃蛋增30%代謝率👇👇👇

+22

長期斷食再復食對人體影響

蕭敦仁說,空腹久了血糖持續處於低下狀態,可能會導致情緒低落。部分民眾會在斷食結束後馬上吃甜食,或是高油脂食物、炸物等,這時血糖會迅速升高,對於比較敏感的民眾,會引起血糖波動不適感。

另外,也可能會出現「胰島素劇烈反應」,通常發生在飲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或胰島素釋放過多情況下,血糖水平會急劇下降,患者會經歷一系列低血糖症狀,如頭暈、心悸、冷汗、顫抖、焦慮、虛弱和疲勞等等。

長期斷食恐影響腎功能!

腎臟是人體過濾器,專門將髒東西、廢棄物排除體內,若長期不當斷食,也會對腎功能造成負面影響,引發一連串疾病。

台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說,長期斷食若沒有正常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增加腎臟過濾壓力。

相關文章:減肥|努力瘦身卻一直都瘦不下來?8大減重常犯錯誤不要只看熱量👇👇👇

+8

再來就是電解質不平衡,像是鉀、鈉、鈣等等,患者常見症狀包括噁心、頭暈、肌肉抽搐等等,嚴重會引發心律不整發生猝死。

雖然斷食短期內對身體影響不大,但醫師提醒,進行斷食前還是要給專業人員評估生理狀況。像是免疫力低下族群,像是擁有心臟病史、膽囊疾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猝死或併發症機率高,醫師就不建議這些族群進行斷食或是極低熱量飲食。

延伸閱讀:

夏日泳池暗藏腹瀉危機 醫推 1 腸道修復好物:助提升身體防護力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