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輕視甲亢 控制不佳可致心衰竭
單看心臟衰竭這個病名,你或許會認定是心臟「出事」才會導致,但其實內分泌毛病也可以導致心臟衰竭。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黃卓力醫生指出,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想必是越趨常見、由糖尿病引發的「糖尿心」(即糖尿病性心肌病),而另一個較少人知曉的,則是甲狀腺亢進(甲亢),市民同樣須要多加關注。
黃醫生表示,心臟衰竭是一個臨床的綜合症,其中包含一些典型徵狀如氣喘、腳腫、疲累、肺部有雜音等,醫生同時會結合一些可反映心臟結構與功能不正常的檢查,如心臟超聲波、檢驗血液中的B型利鈉蛋白鏈等,從而作出心臟衰竭的診斷。心臟相關問題當然可以導致心臟衰竭,常見包括冠心病、二尖瓣收窄、高血壓控制不理想、心肌病變、心律不正等。除此以外,不少內分泌與代謝系統毛病亦可誘發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糖尿病就會導致近年常提及的「糖尿心」,心臟衰竭正是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另一個較常見的就是甲狀腺亢進症,亦簡稱甲亢。
糖尿病與甲亢 常見致心衰竭的內分泌毛病
相信大家對甲亢並不陌生,患者常見徵狀有心跳快、手震、情緒易暴躁、腹瀉、「食極唔肥」,部份人或有「大頸泡」,黃醫生指,通常出現明顯徵狀的患者會求醫,但也有部份患者徵狀並不明顯,尤其是長者,有機會因忽略病徵而延緩求診。正因如此,這類患者有機會一直未有好好控制甲亢病情,繼而誘發心衰竭,直至心臟衰竭的表徵出現才懂得求醫。
為何甲亢會令心臟慢慢衰竭呢?原來一切皆因荷爾蒙作怪,「甲亢會令患者的甲狀腺分泌過量甲狀腺荷爾蒙(通常指甲狀腺素T3和T4),令心跳加速、心臟泵血力度增加,長期令心臟處於『操勞過度』的狀態,長時間便有機會引致心房顫動及心臟衰竭,部份患者更會有肺高壓和擴張型心肌病變等併發症。」黃醫生解釋。
因此,一旦確診甲亢,醫生一般也會建議患者及早以藥物來降低甲狀腺素和控制心律,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放射碘或甲狀腺切除手術等方法來控制及根治病情。黃醫生坦言,部份患者確診初時並不了解甲亢能導致心臟衰竭和其他心臟問題,僅著眼於目前症狀影響不大,或因擔心藥物副作用或其他個人原因(如工作忙碌)而疏於用藥和覆診。「若甲亢未有受控而發展至心衰竭及心律不正,日後處方多款藥物也有機會出現難以控制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正的情況,即使患者年紀只有3、40歲,病情嚴重時心臟可能會有永久傷害,部份患者更有機會因心房顫動引致大中風,後果可以非常嚴重。」
治療心衰竭 評估射血指數很重要
那麼,醫生會如何治療針對內分泌疾病而引致的心衰竭呢?黃醫生表示,以糖尿病患者來說,在臨床診斷患有心臟衰竭後,醫生亦需以心臟超聲波評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指數(LVEF)來決定治療方向。針對左心室射血指數低,即屬低收縮分率心衰竭的患者,醫生一般會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β 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和醛固酮受體阻斷劑(MRA)作治療骨幹,近年還有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 inhibitor)可用,患者普遍對這些藥物反應理想。
曾有5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Phoebe(化名)就因氣促、腳腫而頻頻於數月內因心衰竭而入院,在處方多款用於治療心衰竭的傳統藥物後,再加入SGLT2抑制劑,其心衰竭徵狀逐漸改善,其後甚至再無氣促問題,毋需經常入院,亦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紅素由超標至7%以上,降至標準的6.5%以下。
至於左心室射血指數高,即屬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患者,以往主要局限於控制其風險因素及控制病徵,傳統用於治療心衰竭的藥物效果並不太理想,但近來就有研究發現SGLT2抑制劑有助於減低患者因心衰竭而入院及死亡的風險,未來將有藥可治。
而針對甲亢所致的心衰竭,黃醫生表示,治療方向和用藥上其實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衰竭相似,有心房顫動的患者或有需要服用抗凝血藥以減低中風的風險,不過除了處理心衰竭之外,治療甲亢才是根治之法,是十分重要的啊!當然,每位患者的病情並不一樣,所需的治療自然有所分別,而不同治療的成效和副作用亦有所差異,患者如有疑問,應先向主診醫生查詢。更重要的是,無論發現與甲亢相關,抑或是心衰竭相關的徵狀,謹記及早檢查求醫,才能避免小病變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