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黏膜發炎恐致鼻瘜肉 嚴重或影響腦部!醫生:這種情況特別難搞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鼻腔裡出現瘜肉,常見原因是因為有一些發炎的細胞進入了鼻黏膜,令它愈來愈腫脹,出現半透明狀或外表像水腫的種塊,成為鼻瘜肉。這些引致鼻瘜肉的炎症,可以是由細菌、病毒導致,而近年更受關注的是和免疫系統相關,因「二型免疫反應」出錯而形成的「二型炎症」引起的「難搞的鼻瘜肉」。

鼻瘜肉示意圖

耳鼻喉科專科邱騏驄醫生指出,鼻瘜肉一般都是良性,不會像大腸的瘜肉般有機會變成惡性細胞。那麼,為什麼「二型炎症」引起的鼻瘜肉會特別難搞呢?「因為二型炎症鼻瘜肉容易復發,往往需要多次治療也未必能根治。而且二型炎症的病人很可能有其他疾病例如哮喘,或白血球之一的嗜酸性粒細胞偏高等特徵,所以若屬於二型炎症的病人要特別留意。」

病徵方面,「若是初期的鼻瘜肉,還未在鼻腔內造成嚴重阻塞,可能會引致鼻竇炎、鼻涕倒流等病徵。但當引起了鼻竇炎,又會有鼻竇炎本身的病徵例如頭痛、眼睛周圍肌肉痛、鼻涕愈來愈『穊』、聞到自己鼻腔裡的臭味,甚至鼻涕倒流引致喉嚨不適等。當然同時間也會有鼻炎的病徵,例如鼻痕、鼻分泌物增加等。當鼻瘜肉愈來愈大,數量愈多,就會影響呼吸,無論服藥或洗鼻都未必能解決鼻塞的情況。而最擔心的是出現鼻竇炎併發症,影響眼睛甚至腦部。」邱醫生說。

而二型炎症引起的鼻瘜肉,也有本身的特徵:一般是多發性,通常在兩邊鼻孔均會出現瘜肉,影響鼻竇和鼻腔的範圍會較大,以致病人的嗅覺也會受到影響。

二型炎症引起易復發 生物製劑從根本性治療

現時治療鼻瘜肉方法很多,一般都會先嘗試洗鼻和口服抗組織胺類藥物,若有鼻竇炎則會考慮以噴鼻式類固醇,或口服類固醇、抗生素等嘗試控制。但邱醫生表示,有時上述傳統藥物未必能完全令鼻瘜肉消失,所以需要考慮手術,「現今大部份鼻瘜肉手術都會用『功能性內窺鏡』微創手術,將瘜肉及發炎組織移除,令鼻竇可以重新打通以及消除鼻腔的炎症。」

但二型炎症引起的鼻瘜肉,特別容易復發,未必以傳統藥物或一次的手術就可以根治,幸好近年多了一項治療選擇: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作用類似我們體內自然產生的抗體,」邱醫生表示,「它們會尋找特定的抗原,並黏附上去,抑制炎症。這類生物製劑在近5至10年已被廣泛使用於治療二型炎症,可以有效抑壓二型炎症的反應,治療發炎的根源,令鼻瘜肉病人有機會可以減少需要做手術的次數,以及減低使用類固醇的需要,所以是屬於一個比較根本性的治療。」

現時,使用傳統藥物甚至手術後效果不理想的鼻瘜肉,或鼻瘜肉經常復發,或鼻瘜肉病人有明顯的二型炎症特徵,醫生便可能會和病人商議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控制病原,一般每二至四星期注射一次,副作用一般都是局部性,例如注射部位紅腫和頭痛,較罕見有關節痛,嗜酸性粒細胞上升、眼睛角膜問題、血管發炎等。

至於是否需長期注射?邱醫生表示,「生物製劑治療二型炎症鼻瘜肉一般較快見效,但亦不是注射一或兩針就可以停藥,通常需要使用一段時間後,再根據病人的情況判斷是否適合停藥。病人有機會需要定期注射。」

耳鼻喉科專科邱騏驄醫生(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