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夏天屬好發季節?中醫教急性期可按壓3穴位緩解胃脹不適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夏季高溫讓細菌容易繁殖,加速食物腐敗,加上天氣熱,大家喜好生冷飲食,一旦食材不新鮮,就容易感染腸胃炎。中醫師提醒,若發生上吐、下瀉等情形,最好先禁食,並多補水分及電解質。

台灣中醫師段薰表示,腸胃炎是指胃、大小腸發炎,導致嘔吐或腹瀉。依據致病原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腸胃炎又分為病毒性與細菌性;非感染性腸胃炎則是指化學藥物中毒、動物性或植物性天然毒素所造成的症狀。

相關文章:腸胃炎|又嘔又肚瀉好痛苦!營養師推7大飲食重點低纖維且易消化👇👇👇

+6

腸胃炎分2類,症狀表現大不同

感染性腸胃炎中,不管是病毒性或細菌性的症狀都有腹瀉、嘔吐。此外,病毒性腸胃炎會有明顯的嘔吐、水瀉,且伴隨呼吸道症狀,或有頭痛、肌肉痠痛和稍微發燒;細菌性腸胃炎常伴有高燒、糞便有血絲、腹痛比較嚴重。

非感染性腸胃炎的病因多,較常見的原因有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食物,如乳糖和麩質;疾病像是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都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來源的腸胃炎。另外,食用被污染的肉食性魚類等,亦會導致腸胃炎。

預防腸胃炎,跟著中醫師這樣做

預防腸胃炎從日常生活做起,平時應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食材應正確保存確保新鮮,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

段薰指出,急性腸胃炎時應減少或暫停進食,盡量不要喝牛奶及豆類製品、油膩食物、刺激性食物;待症狀改善後再少量清淡飲食如粥、方包,切記不可馬上恢復正常飲食,否則容易產生胃痛脹氣等消化不良症狀。段薰進一步推薦,在急性期時可以按摩以下穴位,以減輕腸胃不適感。

相關文章:腸胃健康|避吃豆類、麵包6類易脹氣食物!2大脹氣原因你要知👇👇👇

+12

急性腸胃炎用3穴位緩解不適

1. 內關穴

位置:手腕內側橫紋往手肘方向三個手指橫幅,兩條筋中間。
功效:主管心胸胃,可緩解胃脹和嘔吐感。

2. 公孫穴

位置: 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
功效:調整腸胃道,促進消化,減緩胃脹氣。

3. 足三里穴

位置: 膝蓋骨外側凹陷處,往下4隻指頭寬處。
功效:促進腸胃蠕動,減緩不適。

延伸閱讀:

風濕免疫病友預防「帶狀疱疹」全攻略!避免飽受劇烈神經疼痛所苦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