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醫生全面解構新式療法 局部治療減少長期後遺症

撰文:醫師Easy
出版:更新: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癌症第三位,也是過去十年新症數字上升最快的癌症。以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2021年數字為例,男性第一、二位的肺癌、腸癌新症數字都是三千四百多宗,而前列腺癌也有三千宗以上,其實已相當接近。香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副教授趙家鋒醫生表示,最大問題是擴散性前列腺癌的比率也同時上升,現時在確診時已出現擴散的前列腺癌約佔所有個案的32%,情況不容忽視。

「所以,我們首先希望有更多年齡適合或本身有風險因素的男士接受篩查,期望可及早發現前列腺癌。此外同樣重要的是,為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選擇最適當及後遺症最少的的治療方法。」趙醫生說。

現時對於早中期、腫瘤只局限於前列腺內部份位置的前列腺癌,一般可以考慮三種治療方法:前列腺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局部治療。趙家鋒醫生逐一分析:

1. 全前列腺手術切除(Robot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是以機械臂輔助微創手術進行,好處是切除全個前列腺,將復發風險減至最低,但手術後有一至兩成病人會出現長期小便失禁,對生活影響較大。此外就是有機會對性功能造成影響。」趙醫生表示。

2. 放射治療(Radical radiotherapy)

現時一般使用體外放射,治愈率與切除手術相若,好處是不會有傷口,不需全身麻醉。放射治療的壞處是輻射雖然集中在前列腺腫瘤,但無可避免會對附近的膀胱、直腸等造成影響,導致長期尿急尿頻、小便出血、肛門出血等後遺症,其中一至兩成屬較嚴重個案,對生活造成困擾。

「整體來說,大部份早、中期前列腺癌病人接受手術切除或放射治療後癌症都可以得到根治,但始終有一至兩成病人有長期後遺症,所以近年愈來愈傾向考慮較新的局部治療。」趙醫生表示。

3. 局部治療(Focal therapy)

現時較常用的前列腺癌局部治療包括一熱一冷兩種:高能量超聲波治療(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以及冷凍治療(Cryotherapy)。「原理是希望針對局部性及早中期的前列腺癌,例如佔前列腺少於四分之一的範圍,可以利用局部治療以殺死癌細胞。首先須經磁力共振確定腫瘤位置,再進行準確的抽組織檢查,確定腫瘤位置,才可以考慮局部治療。一般來說,大約20%的前列腺癌病人適合做局部治療。」趙醫生說。

以冷凍治療為例,無需開刀,而是在超聲波引導下經皮膚插針到前列腺腫瘤的位置,利用氬氣(Argon Gas)進行冷凍,令冷凍針溫度低至零下40度,維持8至10分鐘,然後進行8至10分鐘的解凍,再重複一次冷凍及解凍的循環以清除癌細胞。

「冷凍治療時可選擇全身或半身麻醉,但即使全身麻醉所需時間也比切除手術為短,所以麻醉風險也較低。若手術安排在上午進行,九成病人可即日出院,無需留醫。」趙醫生說。

由於冷凍治療後初期前列腺會腫脹,病人手術後一般需要佩戴5至7日的尿喉以輔助小便。傳統的尿喉長至足部,較不方便,但如果利用尿喉開關制,尿喉伸出體外只至大腿位置,當「尿急」時上廁所取出尿喉打開開關就可以小便。如果穿着較鬆身的褲子,在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選用冷凍治療出現長期後遺症風險低!

趙醫生表示,「冷凍治療的好處是,治療後引致長期失禁的比率接近零,而對性功能的影響也遠比前列腺全切除為少。加上沒有電療輻射,因此極少會有小便、大便等後遺症。而主要的後遺症包括小便困難,血尿等,一般在治療後兩、三星期之內便會消失。」

病人也要留意,在接受前列腺癌局部治療後,癌症在前列腺內復發率較切除手術或電療會高一點,但大部份復發的病人也可以再接受局部治療,若不適合做局部治療,也可以轉做切除手術或電療。所以,一開始接受局部治療的病人也不會因此而喪失其他的治療選項。

至於怎樣選擇冷凍治療或高能量超聲波治療,通常因應腫瘤在前列腺內的位置來決定。若腫瘤位置在前列腺後方較貼近直腸,高能量超聲波治療就比較適合。若腫瘤位置在前列腺的前方,冷凍治療就比較可取。

趙醫生指出,目前本港進行的前列腺癌治療只有低於5%是局部治療,希望未來可以向這方面發展,令更多適合局部治療的病人無需做手術或放射治療,以減低出現長期後遺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