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要大家笠】東京直擊安全套煉成術
古語有云:「男與女都要緊記,點解要大家笠?」真正細細個聽到今天!
安全套在這三十年間,由人人避談至今天成為眾生婚前婚後必須品,社會開放了但人們總對這些貼身用品一知半解:安全套是如何製造?用什麼方法肯定安全套是「安全」?薄至0.02mm甚至0.01mm是如何煉成?《香港01》記者直擊日本安全套廠商,拆解當中的「安全煉成術」!
影片拍攝:梁宏圖
到訪日本神奈川縣相模原區(Sagami)厚木市「相模乳膠工業株式會社」廠房,這是全日本第一間安全套生產商,公司於1934年成立,同時亦是首家以PU(Polyurethane)乳膠生產超薄安全套的日本企業。當中一個顯示歷史印記的是,留意其銅製名牌上的「株式會社」中,使用正體中文「會社」的企業多是二戰前的企業,更覺珍貴!
套從何來?
這間工廠主要工作是生產乳膠製品,而推出安全套是相模乳膠工業株式會社其中一項主要業務,PU乳膠原料到達工廠後會以不同配方調和,屆時會調出不同顏色、韌度的乳膠,再交付下一度生產線準備製作不同形狀的安全套。
時間決定厚薄
或許大家會問,製作安全套是如何決定厚度呢?原來PU乳膠的特點之一,就是附在模具上的時間越短,生產出來的安全套會越厚;所以在生產0.09mm、0.06mm、0.02mm甚至0.01mm的安全套,是完全取決於物料的加熱及附在模具上的冷卻時間!所以工場內的所有生產工序都要由電腦設定生產線中的注模時間,確保整條生產線中的安全套厚度完全一樣。
經過一番工序,包括從模具中取出安全套、捲起安全套並加上潤滑液及殺精劑,再完成所有測試後包裝後,安全可靠的「膠雨衣」就此誕生!
首步檢測
安全套的製作並非想像中複雜,其實是由生產線將PU物料加熱至剛溶解狀態,然後以玻璃模具注入並以適當時間抽離,附在玻璃模具上的乳膠薄膜就是安全套的就基本成形。工廠生產線的第一個檢測程序是以人手將安全套放入一排金屬模具上,戴上模具後的安全套會放在帶電的水中,若發現有通電情況即表示該安全套已經破損,將會被抽出生產線。
〈點圖放大〉
據相模乳膠透露,每一條生產線可製作10萬個安全套,而相模當地工廠共有4條生產線,全線開動的話將會每日生產約40萬個安全套,而每日生產的批次將會隨機抽出數百個樣本進行質量檢測,確保整個批次除了防止穿破外亦確保使用者的安全。
其中一項測試會將安全套不停注入氣體,確保安全套不會「洩氣」,要知道安全套當中有小孔除了不能達到避孕效果外,亦不能有效防止疾病傳播;整個測試約3分鐘完成,一個約0.06mm的安全套可盛載約40公升氣體才會爆開。
而另一測試則是磨擦韌度,樣本會放進一部自動磨擦機器中,樣本會待在機器反覆磨擦每小時約5000次測試韌力,據品質控制室職員表示,每小時5000次的磨擦約是由他們早上辦工時間計算的10小時; 約磨擦5萬次後,才會出現樣本破損。
最後一項測試就是防水能力,樣本會放在機器並注滿水,紮口後送到另一測試員手上,並反覆來回檢測在乾淨的環境中滾動及來回按壓的樣本,並檢查會否有水滲出安全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