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攻略】魔鬼賽道易傷膝 認識6個英文字母 落斜更精明

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渣打馬拉松是魔鬼賽道,對全馬參賽者而言,西隧後港島區的斜路,十分致命。
於是,勤力的跑友們,每周練斜路;或者,臨急抱佛腳,賽前衝兩衝,應能應付吧?
漸漸,有人感到膝蓋一帶偶爾疼痛。
此時,你要留意大家近年常說的ITB和VMO了。

關於髂脛束摩擦綜合症:
痛點是定點的,大都在膝蓋股骨外側、小腿腓骨頂端,甚或伸延至膝蓋臏骨外緣。在平路步行時,摩擦症不大影響我們;但每當落斜、落樓梯或由站立變坐下,疼痛定必來襲。
關於「跑者膝」,即臏股關節炎:
菠蘿蓋附近略見腫脹,而且覺痛,但無法指出痛點所在,疼痛有時更圍住膝蓋「四圍走」。

跑友們的裝備愈來愈多,foam roller可算是近年最受歡迎一種。因為大家都為髂脛束(Iliotibial Band,ITB)帶來的毛病而煩惱,於是拿住foam roller「碌」個不停。

髂脛束位處大腿外側,從臀部外側的闊張筋膜肌向下伸延至小腿頂端,註冊物理治療師李偉俊(Arthur)以牛筋形容,因其堅韌得無法單靠伸展去紓緩疲勞。髂脛束之所以令跑手煩惱,落斜是致命傷之一,每踏一步,髂脛束都與膝蓋的股骨撞擊摩擦一下,容易導致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TB Friction Syndrome)。日積月累或突然增多斜路訓練,都會致傷。

Arthur解釋:「我們只管快速向下衝,加上臀大肌和臀中肌欠缺力量控制盤骨,導致跑步時雙腳的指向是向內,並非指向正前方,加劇髂脛束與其他部位的摩擦。另一原因是大腿外側肌肉太緊,由於這組肌肉連住髂脛束,當髂脛束被過分拉扯,也容易導致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除了用Foam Roller「碌」ITB,更要紓緩臀部肌肉和四頭肌,因為肌肉過緊都會連帶影響膝蓋的臏股關節。
田徑教練 Momo Chan

Arthur提醒我們關落斜的另一傷患:「落斜時雙腳屈曲更多,膝蓋受力更大,亦有機會導致俗稱『跑者膝』的臏股關節炎。」臏骨與股骨因落斜而受壓,兩者之間的軟組織磨蝕,甚至積水向下流到脂肪墊,所以膝蓋腫起來;而且一般跑友大都大腿外側的髂脛束過緊,大腿內側的股內側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VMO)過弱,令臏骨被扯向外,與股骨的凹槽不對位,若然本身已有炎症,膝蓋傷情更甚。

所以不少跑友近年熱中於foam roller,不時以之紓緩髂脛束,以免它過緊帶來傷患。當然,來到比賽最後一周,只要不是痛得無法落場,跑友總會披甲上陣,此時大多以運動貼布穩住關節「頂硬上」。Arthur明天教我們針對膝蓋和小腿的taping方法,但他強調,taping只是臨急抱佛腳的「茅招」,長遠而言必須加強肌力和注重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