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TOPO MTN Racer 2硬砌麥徑16小時 極惡考驗平反一個劣評

撰文:楚戶三
出版:更新:

觀乎各大網上山系專頁,不難發現,本地山友對TOPO這個美國新晉越野品牌的興趣愈來愈大。最新一代MTN Racer 2近期推出後,或許不少人都躍躍欲試吧,不時見到山友查詢相關鞋款的著用感。然而,不知是幸是不幸,原來這款TOPO的旗艦級越野跑鞋在香港的上架日期,比美國本土還要早,網上的實測資料實在不多,當下希望了解這款山鞋,只有親身體驗最直接。
上周末,適逢我跟友人約好了參加「逆走100虛擬越野跑」的51公里半程賽,又剛好接過到品牌提供的TOPO MTN Racer 2。坊間一直評價TOPO山鞋「耐用度不足」,但我過去穿兩款Ultraventure後,感覺不如網上評論般差,於是靈機一觸。不如就趁今次機會,以半百公里「地獄級」測試。以「生命作賭注」般,看看這款TOPO旗艦越野跑鞋是否如此不堪一擊吧?
文、圖:楚戶三

測試鞋款:TOPO MTN Racer 2(按圖放大)

(01美術製圖)
+1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測試路線:「逆走100虛擬越野跑」的51公里半程賽,從慈雲山道休憩處出發,由沙田坳道上獅子亭,經歷茅坪、昂平、水浪窩、企嶺下、雞公山、北潭坳、赤徑、西灣村、西灣山、浪茄、萬宜水庫東壩,最後以北潭涌為終點,全長約51公里。路途上踏遍水泥路、石級、砂泥路、沙灘、亂石等地表。走過部分路段時,體能已嚴重消耗,更要依賴鞋的性能輔助。疲倦的身體拖著腳步走過亂石、沙泥斜坡、濕滑硬地等,抓地、保護性能的要求更重要,絕對是歷次TOPO山鞋測試中,最嚴峻、徹底的一次。

TOPO MTN Racer 2
用一場51公里的半程逆走試鞋,堪稱極限實測。

鞋款簡介

MTN Racer是TOPO品牌旗下的旗艦越野跑鞋,國際權威跑步雜誌《Runner's World》評價這個鞋款時形容,當各位山友穿過MTN Racer攀爬、跑越、體驗所有越野跑的條件後,腦海中大概都會想起「Ain't No Mountain High Enough」這首英文老歌,以示對這個系列的性能認可。今次MTN Racer 2,顧名思義就是系列的第二代,品牌方面自然不敢怠慢,盡將手頭上最頂尖的配置,投放在鞋子各個細節設計上。

MTN Racer是TOPO的旗艦越野跑鞋。

最明顯莫過於其中底的物料配置。作為一雙跑鞋的「靈魂」,TOPO為MTN Racer 2更新配用了3層的ZipFoam中底,比一般EVA中底的緩震表現更好,柔軟、輕巧,每一步卻又有「彈彈吓」的腳感,走在登山前的都市道路上已很明顯。鞋子的後跟厚達30毫米,前掌亦有25毫米,跟Ultraventure一樣,採用5毫米的掌跟差比例。按照掌跟差愈大、緩震度通常愈高的跑鞋規律來看,鞋子不會有「前推」提速感,而在緩震與觸地的腳感中取得平衡,務求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安穩邁進。為了這種對於山路反應的要求,品牌甚至抽走山鞋中底常見擋岩板,只為令腳掌的抓地感更直接,絕對是TOPO的造鞋風格。

「傾情」實測,走過不同地表(按圖放大)

此外,身為前Vibram總裁的TOPO主理人Tony Post,對於前東家的物料自然格外有心得,於是在今回MTN Racer 2的配置上,亦採用了頂配的Vibram Megagrip,也就是跟人氣山鞋HOKA ONE ONE Speedgoat 4所採用的物料完全相同,抓地表現毫無分別,單單計底的設計,絕對稱得上是現代頂級山鞋的配置。

寬腳掌是TOPO的特色。

經常看到有山友稱TOPO的強度不足,因而有不夠耐用之嫌。事實上,MTN Racer 2鞋子主要採用Engineered Mesh製作,除了鞋跟兩側的TPU部件,以及鞋頭位置基本加固的塑料,並沒有太多針對性的強化配置,優點卻令鞋身僅重284克。走過十數小時、逾五十公里無間斷的山徑,連番又磨又擦後,是否足夠令鞋體與腳掌「玉石俱焚」呢?事實如何,容後再述。

總括而言,MTN Racer 2完全是典型的TOPO出品,厚底、抓地、輕巧外,鞋頭的寬掌設計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單看這些數據,已清楚了解到其品牌頂配的定位,如果之前未有試過這個品牌的出品,以它作為初認識TOPO的鞋款,實在是個不錯的選項。

細看TOPO MTN Racer 2 各部分設計(按圖放大)

+7

試後感

MTN Racer 2是我參加「逆走100虛擬越野跑」51公里半程賽的鞋履。

穿新鞋上山,絕對是「玩命」行為,因此在我上周出發逆走前幾天,特意穿上MTN Racer 2,用來日常出門,務求令腳掌盡早適應,卻感覺其實並不太需要「開鞋」。首先,鞋筒的物料處理得宜,不「刮腳」。後來起了幾個水泡,已是走了50公里路程後的事,跟腳掌是否適應新鞋等等都沒有關係。反而當腳掌穿入鞋體的一刻起,3層ZipFoam中底的回彈力已非常明顯,無論在日常的水泥路,還是上山後的亂石泥路,回彈的感覺都非常一致,腳下那30毫米的中底就是緩震的保證,這方面不用擔心。

唯獨是前面提到鞋子為了增加抓地時的腳感,抽走了山鞋中底常見擋岩板,好處是腳掌感覺地表的觸感更直接,從而作出更準確和靈活的反應。壞處就是阻隔地表尖銳硬物的部件,就只有25至30毫米的中底本身。如果應用在普通合家歡郊遊徑,以至介乎人工與自然間的手作步道,當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我在體能下降時,走過雞公山一帶滿佈石塊的上下坡,情況就不同了。

事實上,雞公山一帶可說是我今次測試MTN Racer 2的主要場地,原因是當走了一個半馬的距離後,肌肉開始「唔聽話」,同時又要應付滿佈石塊的道路,再難做到每一步都準確穩妥,正是最考驗鞋子能耐的時候。誠然,MTN Racer 2的保護性能較低,在超長距離的高強度測試下,確實表露無遺。30毫米的中底其實依然不足夠阻隔地表硬物,例如我在雞公山好幾次不慎踩上了較尖銳的石塊上時,石塊凸起位置足夠「穿透」外底與中底,令腳掌都出現刺痛感。鞋面的Engineered Mesh輕巧透氣,毫不焗促,但僅作少量基本的加固塑料包裹,還是會出現碰撞的風險。又試過好幾次,腳掌踩上傾側的石塊上,腳掌連貫地壓向旁邊凸出的石塊邊緣,石塊立即陷進腳掌和趾頭上,痛得我叫出來,甚至需要稍稍停步。

相對之下,雖然我偶有撞向石塊,卻寧願選取MTN Racer 2當前的配置。

當然吧,所謂「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兩樣嘢嚟嘅」。鞋子對保護性能的著墨不多,的確會有一定隱憂,但從來選擇鞋子,除了鞋子的性能本身針對了什麼環境、狀態,著用者本身的水平和穿著習慣等,也是要考慮的因素。加強保護不難,代價可能就是犧牲了靈活,這情況對某些山友來說,優點亦可能變成另一種缺點。

劫後餘生(按圖放大)

我說穿上MTN Racer 2在雞公山上不時撞到腳掌,一定程度上亦跟我的水平和經驗都不足多少有關,但最起碼,我遇上的都是「硬痛」,痛一會就沒事了,鞋子各部件跟腳掌一樣,完成半程麥徑逆走後依然安然無缺。更直接的比較,是我曾試過穿HOKA ONE ONE Speedgoat 3登蚺蛇尖後,鞋頭外底跟鞋身已被石塊𠝹得輕微分離。但是MTN Racer 2經歷了16小時在石塊間的磨擦,卻連一點點鞋身、外底磨蝕、甩膠的情況都沒有。而且在整個行程中,經歷過多種地表與肌肉控制下降等情況之下,竟然一次打滑都未出現過,連滿佈浮沙碎石的下坡路都沒有,令我驚訝。闊腳掌增加抓地面的設計與Vibram Megagrip之間的配合,實在恰到好處。

原因是其輕鬆與靈活性能,在碎石地以外的大部份路程,確事減輕了體能負擔。

總括而言,經過今次逆走之行的測試後,TOPO強度不足之說的疑問,在我腦海中可說一掃而空。綜合評分依然很高,不負品牌旗艦山鞋的期許。可惜的是,購買一款好山鞋,並不會隨鞋贈送好技術,MTN Racer 2的確有它不足的盲點。然而,鞋子作為一種工具,當這些盲點可透過自身提升技術而更充分掌控,其實還可純粹簡單歸納成設計上的不足嗎?

其他山鞋測試:

行山|TOPO Ultraventure2換料製厚底 經典跑感竟像這熱門品牌

行山|實測KEEN Explore登山鞋 體驗越野跑鞋難比擬的肌力支撐

行山|用盡adidas TERREX Two Ultra回彈特性 開鞋充足方見能耐

行山|抓地性能佳落斜不用怕 實測當代Timberland的山野科技

登山鞋性能評分:(按圖放大)

+3

跟人行山,出發前不要只問「難度幾多粒星」,要識問這8條問題:

+3

咖哩山向你推介行山裝備貼士,立即按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