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24】截肢跑手.活着是緬懷過去還是面對挑戰?
跑步是運動,也是連結。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於是,《香港01》忽發奇想,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逢星期日出現在「跑手接龍」的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個故事,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會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在這個充滿未知數的連結裏,你會成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嗎?今天第24期,承接上一期聖嘉勒跑手Louie,今次是她的學生Ki,他告訴我們什麼是積極面對。
20歲,我在台灣遇交通意外,失去右腿。
當日我坐電單車,撞向石柱,大動脈斷裂。經歷兩次大手術後要大量輸血,奈何腿上傷口流血不止,醫生只好替我的傷口用開放式處理,避免壓傷筋骨。之後回到香港,手術並未完結,我偷聽到一個護士跟同袍說:「他應該冇得救。」主診醫生說我受細菌感染,要不截肢,要不死。於是,我進入手術室施6次手術,最初只切腳掌,最終切到大腿。昨天還有腿,今天沒了,彷彿失戀。
路還得繼續走,我開始做物理治療,例如用桶裝一堆波子磨擦傷口,告訴大腦這位置會像腳板一樣經常受壓;同時鍛煉上肢,減輕下肢負擔。幸好我的康復進度理想,現在走路,不會被人察覺是截肢者。要走得自然當然有竅門,就是觀察入微,而且回想出事前是怎樣走。因為走路不止靠腿,身體各部位也要配合,例如自然擺手。
2008年我認識杜sir,他建議我換上刀片腳。曾是足球隊神射手和短跑好手的我,用刀片腳劃破寒風的感覺,實在興奮!我決定挑戰自己,參加10公里賽事。跟跑步一別十載,心肺功能亦大為倒退,腦袋要調校跑步的感覺,平衡、彈力與手臂配合缺一不可。反覆練習後,我站在10公里比賽的起跑線上。
賽道人多,我加倍留神。截肢跑手特別小心,例如落斜要控制速度,避免向前仆,路面左右傾斜要盡量走在中線,因為失去腳掌難以調校高低,容易走得像長短腳。我也希望跑者們遷就一下截肢跑手,不要在賽道上自拍,因為我們要低頭觀察路面狀況,以便調節跑姿。而且刀片腳的設計是往前跑,不容易急停和轉向,如果前面有跑者停下,很容易撞上。一步一步往前,我挑戰10公里!完走後,截肢的右腿很疲倦,但另一條腿更疲倦。因為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要隨時準備緩衝丶急停和保持平衡等,但一切辛勞也值得!
賽後接受很多訪問,我也很樂意藉此推廣香港截肢者協會。因為截肢後生活難免有限制,很多人更會隱閉在家。作為同路人,我很想助他們走出徬徨無助,重新投入社會。
香港截肢者協會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hongkongaa/
香港截肢者協會 E-mail : info@hkaal.org.hk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
【跑手接龍】每個跑手都是故事 就從01開始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遊戲就從《香港01》開始……(按此觀看所有「跑手接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