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二・65】屋宇跑手・把運動帶到工作 成立百人跑步隊伍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手接龍」用接龍方式連結跑手,先是連結受訪者,繼而組隊參賽、成立跑步群組,再辦跑步活動。
每名「跑手接龍」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上期「腦外科跑手」黃秉康留給「屋宇跑手」温天立(Ivan)的話是:「繼續用不盡的老本,將正能量帶給身邊每一個人!」

1997年,電腦網絡並不方便,我親身到奧運大樓報名參加青馬大橋回歸盃長跑比賽。途經門前貼有海報的房間,那張海報像人一樣高,當中有名身穿一件頭泳衣的跑手。我被他的英姿吸引,敲門問職員:「我只懂游蛙式,可以參加三項鐵人嗎?」

就這樣,我展開三項鐵人之路。

以前Ivan認為很有型的服裝,後來他自己也穿上。(受訪者提供)

光陰似箭,我由一星期練習6天的區隊成員,進修成為教練。現在是兩名小孩的父親,也在屋宇署成立跑步隊,擔任教練。成立跑步隊前,參加工商盃的同事寥寥可數;成立後,曾有150名同事申請參賽,被大會要求參賽人數減半。

在部門成立跑步隊目的是推廣運動、團結同事和增加歸屬感,所以不止比賽相聚,逢周一大家亦到運動場練習。屋宇署總部在太子,太古城、觀塘和葵芳皆設辨公室,練習地點就定在處於中間的斧山道運動場。

賽季開端,參加練習的同事特別多。(受訪者提供)

每次跑步班約有15人出席,大部分成員都有跑步習慣,但沒有訓練計劃。我就教導他們各種分解動作,又安排變速跑和體能訓練等。成年人各有各忙,能抽空前來就有得著,所以我從不介懷大家的出席率。當然部門也有高手,他們不來訓練,有比賽卻會挺身而出大戰四方。

延伸閱讀: 【跑手接龍二・56】全職跑手・一係做 一係唔做 冇中間

跑步隊成立一年,印象最深刻的學生是爬龍舟的馬豪偉。身形脹脹的他,原是「年度跑手」——即是練習量不多,每年參加一次馬拉松。龍舟賽季很長,3至10月都要訓練,但他仍抽空出席跑步班;就算因事無法出席,都向我索取跑步計劃自行操練。一年時間,他的身形像脫了水般變得輕盈,全馬時間更快了30分鐘。看見他的努力和成績,我和同事們都非常高興。

成立跑隊後,出席比賽也陣容鼎盛。(受訪者提供)

運動是我多年興趣,曾經廢寢忘餐地求進。當年完成Full Ironman(游3800米、踏單車180公里和跑42.125公里)一刻,我感動得抱住太太和腹中女兒哭。 轉眼6年,心態由自我求進變成推動他人。薪火相傳,要傳也要承,能把跑步推廣到部門是一種緣份。只願同事們繼續運動,我也能維持健康體魄,陪同子女成長。

秉承「接龍」概念,跑手接龍將集合各路跑步手,並會定期舉行跑步活動,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連結起來!如果你也熱愛跑步,歡迎一齊來跑出生活平衡點!即加入跑手接龍Facebook群組

找到多少名接龍跑手?(受訪者提供)
Ivan(左二)的子女在他懷中,並與好友「腦外科跑手」黃秉康(右)合照。(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