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出口創70年來最大單月跌幅 業界:難大反彈但「至少好過舊年」
去年初俄烏爆發戰爭,及新冠肺炎疫情進一步擴散,全球供應鏈一度陷入崩潰邊緣,加上已發展經濟體因高通脹肆虐下,需求大減,直接衝擊全球貿易。作為外向型經濟體,香港自然首當其衝。至今年1月,本港商品出口已連跌9個月,上月出口跌幅達36.7%,再創近70年來最大單月跌幅。
對於今年本港外貿環節前景,有廠商指出,港貿易仍受多項因素拖累,次季迎來轉機「至少好過舊年」,但同時面對著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競爭,本港出口表現或持續低迷;立法會議員希望,中央可為大灣區內的貨運業做好規劃,協同效應下提升競爭力,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競爭。
從政府最新公布的外貿數據,反映出本港外貿環節相當疲弱。據政府統計處於周一(27 日)公布的貨物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本港整體出口貨值為2,909億元,按年挫36.7%,是1953年9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並且不及預期;出口金額則縮至2020年2月水平。
進口同樣處於弱勢,1月份貨值3,163億元,按年跌30.2%,同樣遠遜市場預期,屬1967年9月後最大單月跌幅,進口金額亦是2020年2月後最少。
對日本及台灣出口貨值跌逾45%
若果以地區劃分,本港對歐美及亞洲主要的市場均錄顯著跌幅,當中出口內地貨值跌43.7%;日本及台灣分別按年萎縮50%及45.1%;德國跌四成、美國跌近三成,及英國亦跌27%,跌幅強勁。
至於按主要貨品類別劃分,期內「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的出口及進口貨值跌幅最大,分別按年跌52.7%及48.5%,惟非鐵金屬出口錄有46.9%升幅,石油、石油產品和副產品進口錄23.4%升幅。
經濟師:出口下跌 受累環球經濟轉弱
對於本港出口表現差強人意,恒生銀行(0011)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認為,首兩個月數據受農曆新年的季節性因素影響,無可否認本港出口數據的確持續向下,但主要受環球經濟拖累,鄰近的內地、日本、台灣及新加坡,出口均錄一至兩成跌幅。
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指出,本港貿易數據持續轉弱,好大程度上是涉及多項因素。他指,近期歐美經濟轉差,特別是歐洲方面,美國經濟稍好,但仍積存不少貨品,令需求轉弱,加上內地剛放寬防疫措施,及農曆新年長假期、同時面對中美關係持續轉差,美國針對中國的晶片禁運等,都拖累香港貿易數據。
政府發言人表示,在疲弱的外圍環境下,今年1月商品出口貨值按年進一步顯著下跌。儘管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在短期內會繼續為香港的出口表現帶來嚴峻挑戰,但預期內地經濟會加快增長,加上香港與內地之間的跨境陸路貨運限制已撤銷,應可緩減部分壓力。政府會密切留意情況。
吳宏斌:香港作為中轉港優勢減退
不過市場擔心企業因過去幾年新冠疫情下供應鏈緊張的經驗,及中美關係持續轉差等地緣政治因素,而將廠房撤出內地,從而令本港的「轉口港」失效。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吳宏斌指出,早在4、5年前中美關係出現摩擦,不少跨國大型企業已逐陸續將位於內地的廠房轉移至東盟國家、非洲國家,而這些國家亦較內地更早放寬防疫措施,廠房運作大致穩定,於是這些跨國企業開始大規模將將廠房撤出內地。
吳宏斌續稱,內地進出口減少,再加上南沙港等碼頭的落成,香港作為中轉港的優勢減退,同時面對著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的競爭,本港出口表現或持續低迷。不過隨著中港放寬全面通關,不少廠商已陸續收到訂單,主要是高端科技產品的訂單,相反傳統產品訂單仍淡靜,例如玩具等低價產品。他預料次季本港出口表現會迎來轉機,「至少好過舊年」。
易志明:港仍是重要「轉口港」
雖然市場持續競爭,但易志明指出,由於內地生產成本上升,的確有工廠搬離,但據了解多數為生產的最後工序,組裝完成後,先運到新加坡及香港,再轉口到其他國家,因此香港仍是重要「轉口港」。
不過他提醒,本港除新加坡外,亦要與大灣區內其他貨運中心競爭,他希望國家為區內的貨運碼頭做好「分工」,加上業界持續提升競爭力,產生協同效應下,與區內其他貨運中心競爭。
恒大供應鏈與信息管理學系副系主任兼副教授黃彥璋就指出,目前數據僅反映淡季的情況,相信旺季會有所好轉。他又指,目前不少貿易航線,其路線都以香港為目標,再轉口到其他國家,主要因為香港與內地鄰近,地理位置上有優勝之處,「香港仲係好有優勢。」
薛俊昇亦表示,是否出現結構問題仍需時觀察,但從數據去看,現時出口貨額雖錄得跌幅,但仍然較疫情前高,暫時不需要太擔心,未來幾個月數據會好轉,預料全年出口會有低單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