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行擬設債轉股公司清理不良資產 分析︰做法如「左手交右手」

撰文:黃捷 蔡啟明
出版:更新:
工行在內的5大內銀,計劃出資成立債轉股公司,規模達到500億元。﹙路透社﹚

中資銀行壞帳問題揮之不去,中國政府今年3月宣布允許內地業銀行與負債企業協商,把企業的不良貸款直接置換為股權,惟當時未有「債轉股」﹙Debt-Equity Swaps﹚方案詳情。內地《財新網》周三報道,五大中資銀行擬各出資100億元﹙人民幣‧下同﹚,成立首批銀行債轉股公司,以加快處理不良資產的步伐。不過,分析指有關方案,對解決內銀不良貸款問題作用不大,僅將債務由「左手」交到「右手」。

分析︰針對關注類貸款

據《財新網》報道,工行(1398)、農行(1299)、中行(3988)、建行(0939)、交行(3328)五家國有銀行,已表示願意申請成立債轉股子公司,推動不良資產「去槓桿化」。五家大行將各自出資100億元,成立專門經營債轉股的投資子公司,按有關規定,交叉實施債轉股。

所謂債轉股,手法是銀行把壞帳置換成負債企業的股權,銀行由債主變成股東,但中國式的「玩法」則是透過銀行旗下的債轉股公司將債權轉成股權。星展唯高達中國銀行業分析師陳姝瑾解釋,這個做法主要因為中國《商業銀行法》不允許銀行直接持有企業股權,「銀行成立的子公司將債權轉成股權後,在綜合資產負債表上, 原來的債權會變成了股權投資,換了個項目。」

她認為,最新的債轉股方法,並非針對內銀的不良貸款,而是關注類,甚至是正常貸款,以協助中央政府解決企業的債務負擔,「對銀行而言,不良貸款有抵押品支持,欠債企業一旦破產,可以將抵押品賣出收回損失,但如果將不良貸款置換成股權,變成了股東,便什麼都沒有,還要錄得虧損。」

內地企業槓桿水平偏高,分析指內銀債轉股方案是為解決企業的負債水平。﹙路透社﹚

溫傑︰債務猶如左手交右手

陳姝瑾認為,債轉股政策要成功,有兩大關鍵因素。一是,銀行換股時,債權價格能否公平定價,「債權價格由誰來決定?100元買回來,到年尾結算時價值是100元,150元,還是60元?如果是上市公司比較簡單,估值可以參考股價,非上市公司就要看book value﹙帳面值﹚。」二是,負債公司有沒有治理能力,長遠減低負債水平。

不過,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5大內銀出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的做法恐怕未能釋除公眾疑慮。他表示,雖然當局稱,由銀行成立債轉股公司,較由第三方的資產管理公司操作,更具效率及資金優勢,但實際操作上仍是落於「左手交右手」的格局,由母公司去了子公司,具體風險仍是由內銀承受。

「實在有太多空白未有填補,AMD﹙資產管理公司﹚看似是獨立管理,實際上不過是5大內銀的分部子公司,透過子公司向母公司買下債權,還不都是銀行自有資金?」溫傑又稱,在債權估值方面,如果交由信達這些專業資管評估還好,但由五大行共同擁有的子公司做估值難免令人質疑,「主觀意願上,債轉股是一件好事,可以幫到有實力但遇上周期不順的企業,但客觀上看,就是無人願意承受潛在風險,最終仍由內銀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