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專欄|活於神作阿基拉的未來世界 要掌握未來需擁抱智慧
作者簡介﹕任職政府35年﹑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John),其薯片叔叔形象深入民心。任性的John 「劈炮唔撈」後 ,職無定所,熱心參與不同活動。他除了創辦非牟利機構「薯片叔叔共創社」外,亦是商業電台音樂節目主持人及喇沙書院的劍擊教練。近年作為Bowtie的資深顧問,擔當著未來建構師的角色。他的願景是所有香港人都能夠得到保障,真正走進自保新時代。【John撰寫的系列文章,會逢周一早上於《香港01》與讀者見面。】
2020曾經是一組極具未來感的數字,相信我們每一個人對這個年份都有過不少天馬行空的期盼,亦幻想過《阿基拉》及《銀翼殺手》等電影裏建構的未來世界。
然而當我們來到2020年,這個「未來」的呈現方式與許多人心目中的想象都不太一樣 — 車沒有飛上藍天,人類還沒有在太空起居;取而代之卻是科技迅速崛起、大數據廣泛地應用到生活中各個範疇。從這看來,我們對「理想」和「現實」中的未來,期盼各有不同。
今日,我們已經是大家眼中的「未來人」。作為建構者,你對這個未來又有着怎樣的憧憬呢?
21世紀是一個過去與未來劃時代的分水嶺,對世界而言,更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近十年,各地對創科研究作出貢獻,促成新科技的出現,一切有賴全球勞動市場邁向一體化的成果。香港儘管是彈丸之地,亦得以躋身國際,成為大小品牌不可或缺的支持。
科技的快速發展看似突然,實際是有跡可循。香港科技大學曾研發大小僅0.45吋的微型顯示器,令來自世界各地的科研學者都大感興趣,孜孜研究如何將此發明推出市場。其後,這部迷你的顯示器成功應用到Google Glass。本港的創科發展向前踏出一大步之餘,亦見證現今企業是如何靈活地運用資源來締造共贏。
不過,有部分人十分執着科研產品是否「Made here」,認為這是用於衡量一個地方競爭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我而言,一個地方若堅持萬事不求人,要單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工序的話,似乎脫離了經濟學理論。馬克思的國際價值論,提到一樣商品的定價視乎生產途中需要耗費多少勞動時間。簡單而言,不同地方的生產能力各有高低,我們要懂得善用彼此的優勢來提高自身競爭力。企業爭相乘着全球化的大趨勢,將產品的每一項製作工序重新分配。以航空業巨頭波音為例,它用於生產飛機的部件就來自70多個國家,合共545個供應商。整條全球生產線環環相扣,少了任何一方,都會令整個生產中斷。面對萬變的環境,「未來人」需要協作力量,而非閉門造車。
不久前,我與一個老朋友聚會,回想起他的夢想是創立香港服裝品牌。老朋友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很少空口說白話,他善用各地的資源和科技再應用至自家的生產上,不出數年,已成功建立多個品牌,更自設生產線,市場遍及全球。他仔細審視每個選擇、每個決策所帶來的影響,以符合企業成長的理念為首。就如美國著名作家Napoleon Hill 的名言,「一個人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除懂得集思廣益以外,成功的關鍵亦掌控於我們,若然一個人自覺處處不如人,陷入自卑的幽谷,他就很容易被消極情緒限制了自身。即使機會擺在眼前,他仍會怯於嘗試,不敢爭取。
我相信香港是一片極有韌性的土地,香港人一直以靈活及遇強愈強見稱。不少人對香港的科創發展有着刻板的印象,但面對數碼轉型,香港亦未見落後。在2018年的《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穩居亞洲第二;同年香港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並在多達1,000個參展項目中,奪得最高榮譽的全場總冠軍、5項特別大獎和98個獎項。
人各有長短,地方也如是。香港的長處就在於整體的靈活性、尋找機會及應付挑戰的能力超卓。唯有先全面洞悉自己的強弱之處,才能有效集合全球力量和智慧,將有用資訊轉化為本土獨有的優勢,創造更大價值。
不知不覺來到2020年,我們恍然發現原來自己就活在曾經朝思暮想的「明日世界」。作為「未來人」,未來將會屬於那些能擁抱智慧,積極想像的人。請把握時間裝備自己,建構更好的香港,一切從今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