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3年來首度放寬貨幣政策 第三季GDP僅升0.1%遜預期

新加坡3年來首度放寬貨幣政策 第三季GDP僅升0.1%遜預期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環球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加劇,新加坡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期內GDP按年微升0.1%,較上季的1.1升幅大幅收窄,並遜於市場預期的0.2%。惟按季上升0.6%,逆轉上季的2.7%跌幅。新加坡金管局同時宣佈放寬貨幣政策,為3年以來首次。

第三季GDP按季錄反彈

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公布,第三季GDP延續按年跌幅,期內製造業產出按年收縮3.5%,較上季錄得的3.3%進一步擴大,按季則微跌0.4%,主要由於電子、精密工程等行業的產出下跌;服務業表現亦有所放緩,按年升幅亦由1.1%跌至0.9%,按季僅微升0.7%,當局指主要是受外圍經濟疲弱,令貿易相關服務的需求下跌影響。

新加坡金管局同時公布,鑑於當地經濟前景,輕微調低新加坡元兑一籃子貨幣名義匯率的斜度,亦即限制新加坡元的升值幅度,為3年以來首次,惟匯率區間及中位數維持不變。當局預料,此舉將有助貨幣政策與中期物價穩定性保持一致,並稱一旦通脹及增長前景急劇轉弱,已準備好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根據當局估計,新加坡經濟將於明年起輕微反彈,惟仍受制於外圍的多項不確定性。

公司稅收入漲 新加坡2024財年盈餘預計逾370億元 料2025更高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由於公司稅增加,新加坡2024財政年稅收比預期更好,政府為新加坡人提供的資助和支持也相應增加。

新加坡2024財政年預計有64億新元(約371億港元)盈餘,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0.9%。2025財政年同樣有盈餘,估計為68億新元(約394億港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9%。

新加坡在2024財年的稅收比預期好,主要是因為公司稅增加。過去,新加坡徵收到的公司稅都相當平穩,大約是國內生產總值的3.2%。可是,過去兩年這部分的稅收明顯增加,2024財年的佔比上升到大約4.1%。

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星期二(2月18日)在國會發表新財年財政預算案聲明時指出,這是預料之外的變化。公司稅已經超越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IRC),成為新加坡總經常收入的最大來源。

2024年11月28日,新加坡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在泰國曼谷政府大廈舉行的記者會上發表講話。(Reuters)

公司稅收增加有幾個原因,部份是受到特定行業的景氣周期影響,例如金融業和批發貿易業。另外,也可能是因為跨國企業增加在新加坡的投資活動。

黃循財黃總理說,政府的總經常收入增加,花在新加坡人身上的支出也有所增加。例如,政府於去年12月為保健儲蓄(Medisave)填補了30億新元(約174億港元),協助國人應付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的保費增加。

為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政府也撥出資源發展關鍵基礎設施,例如樟宜機場第五客運大樓(T5)。

然而,目前尚難判斷公司稅接下來會否持續增加。黃循財指出,為了把大型跨國企業的有效稅率提高到15%,國內補足稅(Domestic Top-up Tax)實施後,政府從2027財年開始,估計可再徵收到一些額外公司稅。

圖為2023年1月,新加坡的天際線。(Reuters)

「但這部份增加的稅收會有多少,取決於這些跨國企業是否依舊認為,在新加坡投資具有吸引力。」

而且,美國政府最近宣布退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其他國家早前達成的共識,全球稅務環境面對極大不確定性。黃總理說,會留意美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會否採取更多行動,並在必要時調整新加坡的政策。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政府的支出一定會持續增加,到了2030年左右,支出將佔國內生產總值20%。

黃循財說:「我們會繼續密切留意政府的財政狀況,特別是如果更清楚未來的收入來源,政府將調整我們的中期預測。同時,我們會謹慎支出,並確保資源得到有效分配。如果近期內收入有增加,我們也會善加利用這些資源,以滿足社會和經濟的需求。」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