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攻略】香港電視半年蝕1.55億 營業額飆六成 點解仲未賺?
近年全力進攻網購、旗下網購平台HKTVmall規模愈做愈大的香港電視﹙1137﹚,派發中期成績表,上半年營業額雖然按年大升61%至6.26億元,惟尚未能成功轉賺,淨虧損1.55億元。受消息拖累,港視昨日大瀉14.1%,收報3.71元。
整體而言,港視期內網購生意可謂「丁財兩旺」,上半年共有42.7萬名獨立客戶於HKTVmall或HoKoBuy購物,按年增加56.6萬名;訂單總商品交易額達到12.85億元,按年大增57.4%。平均而言,上半年每日商品交易額大約715萬元。
平均訂單值維持在500多元
「丁財兩旺」,但業績未能「打平手」,甚至有利可圖,原因何在?無可否認,港視日均訂單增長亮麗,由去年12月平均1.22萬張,增加至6月份平均1.5萬張,上升22.9%。只是平均訂單值維持在500多元,未見明顯上揚,今年上半年為530元,而2018年為504元,2017年則為496元。
其他經營開支飆約1億
受惠訂單上升,港視營業額亦水漲船高,按年上升61%至6.26億元,但淨虧損卻擴大至1.55億元,去年同期則蝕1.39億元。
翻查資料,營業額中,「直接商品銷售」﹙約4.84億元﹚,以至「特許銷售收入及其他服務收入」﹙1.38億元﹚的毛利率及混合佣金率輕微上揚,分別為24.9%及18.7%,但期內「其他經營開支」升幅亦強勁,由去年3.36億元,升至4.39億元,按年飆約1.03億元或30.6%,吃掉利潤。
「其他經營開支」包括「人才成本」、「物業、廠房及設備之折舊」及「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等。
減慢門市擴展步伐「保實力」
在虧損持續下,港視的資產淨值﹙NAV﹚亦由去年底的17.08億元,減至15.78億元,以昨日收市價計,市賬率接近兩倍。值得一提,港視資金壓力正在升溫,截至今年6月底,一方面公司手上現金由1.06億元,減至6,154萬元,另一方面銀行貸款由7,939萬元升至1.53億元,同時亦有2億元應付賬款。
本港零售業變冷,集團明言為應對目前市況,會審慎評估短期業務計劃,包括減慢O2O門市擴展計劃,於今年底前由增加至120間減少至65間,以6月底共有57間店計,下半年僅新增8間。在當下市況屬明智之舉,一來可減輕資金壓力,二來誠如管理層所述,預期店舖空置率因應實體零售業務銷售減少而有所增加,更可能於未來數月令租金下降,現在逆市擴張,反而不利。
公司主席王維基於業績會上明言,中美貿易戰才剛剛開始,打得多激烈、多殘酷,仍屬未知數,「全世界、香港經濟的不穩定因素有好多,所以我覺我們應該保留實力,看情況才進一步擴張業務。」
借自動化、規模經濟減成本
講到底,大家關心港視何時賺錢,這不外乎增加收入、提升毛利率,又或減輕營運成本。就前者而言,下半年難言驚喜,皆因公司因應市況,已將全年訂單總商品交易額由32億元,減少至27.5億元,換言之下半年料做14.65億元交易額,較上半年上升14%,而毛利率暫亦看不到大升的理由。
因此,希望落在減輕成本上。觀乎港視的成本結構,「人才成本」佔比較重,以去年為例,7.37億元的「其他經營開支」中,「人才成本」佔了2.94億元或39.8%。為達致此目的,港視一方面依賴自動化,透過投資大型自動化的機械系統,為倉儲、執貨 及包裝等運作減低對人手的依賴,以減低貨倉和物流中心的營運成本;另一方面,透過規模經濟,增加派遞訂單的數量,減低派遞點之間的交通時間,大幅降低最後一里派遞成本。
目前,倉儲及配送成本佔總商品交易額的15.9%,集團估計若果HKTVmall的每日平均訂單量增至2.5萬張,有關成本佔比或可降至13.5%或以下。由於港視每日平均訂單量1.5萬張,距離2.5萬張的目標仍有一段大的距離,能否做大個餅,有待觀察,但公司就期望於2021年底或以前,EBITDA﹙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可達致收支平衡,該數字今年上半年仍為負數,錄得1.23億元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