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攻略】本地銀行股狂瀉 滙豐股息率近7厘 專家教路執平貨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由《逃犯條例》引爆的政治動蕩延續至今,香港股市自8月至今回落逾2500點,加上美國聯儲局於7月減息,一眾本地銀行股首當其衝集體「跣腳」,其中中銀香港(2388)更曾連跌13個交易日,累計跌幅高達15%。內外多項負面因素交纏,對香港銀行業而言可謂一場完美風暴。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剖析港銀跌浪的真正成因,認為與反修例網民發動的「全民撳錢」行動關係不大,並推薦一隻回調幅度已深、但風險較低的心水銀行股。

本港政治局勢不穩,以及中美貿易戰反覆不定,港股近日持續回調。位列本港三大發鈔行的中銀香港,8月以來股價跌勢尤其慘烈,一度連跌13日,累跌超過15%,直到今日才輕微反彈0.78%,收市報25.75元。

至於行內的「大師兄」滙豐控股(0005),同樣備受內憂外患困擾。集團於發布業績後面臨高層「大地震」,繼行政總裁范寧(John Flint)後,滙豐大中華一姐黃碧娟等亦突然離職,引發市場不安,月內股價回調8%,失守60元大關,曾創超過2年新低,今日則回升0.52%,報58元。

中銀香港由8月起連跌13日,股價累計下跌15%。(資料圖片)

滙控放榜倒跌 成港銀一大凶兆

本港銀行股無獨有偶同遭血洗,固然各有前因,但或許並非單純巧合。滙豐控股上周一(5日)率先派發第二季成績表,雖然列賬基準稅前盈利大增15.8%,跑贏市場預期,股價卻不升反跌。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直指,當日反常現象已是一大凶兆,「滙控業績所有嘢都對辦,亦有10億美元回購,但股價都難逃一跌,反映相比起過往業績,市場更擔憂銀行股下半年業務表現。」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本港第二季GDP增長按年僅得0.6%增長,加上政治爭議纏繞本港,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難免當災。香港銀行公會署理主席陳銘僑上周表示,市場充斥中美貿易摩擦、環球經濟轉弱等不明朗因素,下半年企業投資意欲可能繼續下降,預料全年本港銀行業貸款僅能以低單位數增長。

本港經濟受多重不利因素困擾,次季GDP僅錄得0.6%按年增長。(資料圖片)

貸款增長收窄,對以「食息」維生的銀行而言自然不利,更甚的是隨着美國聯儲局7月開始減息,本地銀行的淨息差或進一步受壓,形成兩面夾擊。張智威認為,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將於明年爭取連任,「特朗普早前已於聯儲局安插兩名鴿派親信,故此有機會於大選前減多幾次息,香港銀行有機會跟隨,令利息收入減少。」

網傳擠提中銀 專家料影響有限

本港示威衝突不絕,不僅可能影響下半年經濟,更有可能直接衝擊銀行運作。其中作為中資港銀「一哥」的中銀香港備受示威者「青睞」,有網民曾發起「全民撳錢」活動,促使中銀資金大減,亦有網民呼籲該行客戶轉投其他銀行。近日該行股價跌勢不止,莫非網民的「撳錢」行動果真見效?

張智威笑言,以中銀的規模而言,出現擠提的可能性極低,相信心理影響遠大於實質效果,該行股價下瀉的真兇可能是人民幣匯率,「美元兌人民幣匯價最近失守7算,由於中資行普遍持有較多人民幣,市場可能因此出現擔憂。」

張智威表示,隨着聯儲局開始減息,本地銀行的淨息差水平或持續受壓。(羅君豪攝)

恒生聚焦本土 現價可下一注

本地銀行股的股價繼續尋底,但另一邊廂股息率卻開始浮面,例如滙控以現價計,股息率高達6.9厘,加上業務穩陣,吸引不少「好息一族」入場尋寶。在芸芸本地銀行股中,張智威較睇好恒生銀行前景,「滙控、渣打都要面對10月英國硬脫歐風險,而中銀則要承受人民幣貶值風險,反而恒生集中本地業務,較少受外圍因素影響。」他笑言,各大港銀均需「硬食」香港經濟放緩的衝擊,但恒生「至少會比其他銀行少幾樣風險」。

恒生上周公布中期業績,期內純利按年上升8%至136.5億元,惟仍受大市拖累而難逃一跌,今日收市報165.3元,下跌0.48%。張智威指出,由於股價已跌至今年1月低位,預料會有一定防守力,投資者可趕於股份周五(16日)除淨前,以現價先下一注「食息」,若然股價持續回調,則可於151元水平再買一注。

張智威認為,在眾多本地銀行股中,以恒生銀行較具投資價值。(張浩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