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交易額創新高 增長率卻跌至10年低 阿里電商現隱憂?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2,135億元人民幣,是今年天貓「雙11」十周年的最終成交額(GMV),創下歷史新高。「雙11」已經由慶祝單身的節日,「進化」成全球最大的網上購物節。
銷售數據增速雖然仍可保持強勁,按年達到27%,但增速與過去比較已跌至活動成立以來最低。事實上,「華麗」數字背後,隨著更多競爭對手出現,以及內地經濟放緩,今次銷售數據或多或少反映著阿里巴巴未來將要面對的挑戰!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在「雙11」結束分享時表示︰「雙11的未來,在今天2,000億的台階上再往前走,一定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只有越來越不一樣,才能走向3,000億、走向5,000億、走向1萬億。」

張勇料「雙11」的成交額,未來可走向3,000億元人民幣或以上。(阿里足跡圖片)

GMV增速十年最慢

這位一手一腳創立天貓「雙11」首席執行官,來年將接替馬雲出任董事局主席。他對「雙11」前景充滿希望。不過數據不會說謊,儘管GMV再創新高,今年增長率卻由去年的39%跌至27%,處於市場分析師預期的下限,也是這活動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據《路透社》報道,中國宏觀經濟放緩,消費市場受到一定影響。副主席蔡崇信向記者表示,小型家電及化妝品表現強勁,但包括大型家電在內的大型產品銷售,隨著房市轉吹淡風而放緩,「如果大家不買新房,他們就不會購買電器」。

《路透社》又引述諮詢公司奧緯的調查,發現與去年比較,51%內地消費者預計將於「雙11」增加購物支出,但增長幅度僅為9%;另外消費者對購物節感到疲勞,30%受訪者指會減少消費,主要因為「雙11」折扣不再吸引;同時周圍亦充斥各種促銷活動,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成交額不只包括天貓

不少內地傳媒均指出,今年「天貓」修改遊戲規則,預售期提早至10月20日,讓買家已可預先支付定金。但官方指出,這個做法﹙預售﹚不是今年開始,目的只是幫助商家更好預判銷情備貨。

更值得留意的反而是,阿里業務增長快速,「天貓」、「淘寶」不再是唯一的電商主力。據內地傳媒《全天候科技》稱,「雙11」GMV統計數據,首次納入有份投資的東南亞電商平台Lazada,有份為今年破紀錄的交易額「出力」。而一如以往,交易額亦包括了「飛豬」及「速賣通」等平台,但不包括盒馬、餓了麼、銀泰、大潤發等線下業務。張勇指出,在線下零售中,只有經過阿里數字化改造,並由線上驅動的才計到最終「雙11」成交額中。

因此,這2,135億元人民幣的GMV,有多少是提早「預訂」,又有多少是來自新業務,仍要留待阿里方面的公布。

今年「雙11」的數據增長驚人。(阿里足跡圖片)

競爭對手的出現 阿里陷困境?

《紐約時報》引述數據機構CB Insights,要求人們選出將會持有長達10年的公司股票,阿里巴巴成為大贏家,擊敗所有美國科技巨頭、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以及高盛。

然而,這家「中國製造」的科技巨頭,除亞馬遜外,同時要面對內地競爭對手「拼多多」及「京東」的崛起。公司不得不想辦法「對抗」,同時通過大規模擴張增加市場份額。但市場對阿里進軍新領域抱懷疑態度;加上中國經濟放緩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本月初公司已將全年銷售總額預期下調了4到6個百分點,股價亦進一步下跌;6月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跌約3成。

目前看來,阿里底蘊仍非常豐厚,的確沒有人期望「雙11」可永遠維持高的銷售增長,但似乎要維持競爭力,公司需要更多的「花款」。但亦可能如研究機構弘亞世代的上海分析師祝征宏向《紐約時報》所說的一樣,投資者未必無需要太過擔心阿里:「這些人擅長從無到有創造事物。」

網購已成為社會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