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一帶一路」 香港「過門不入」

撰文:蔡啟明
出版:更新:
「一帶一路」 橫跨六十多個國家,涉及全世界63%人口,包括西亞國家亞塞拜然。﹙路透社﹚

特首梁振英上任以來,宣讀時間最長的施政報告了無新意,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他提及42次的「一帶一路」。這個長達30年的「中國夢」,成敗言之尚早,但梁振英在報告的各個方面均有政策配合,隆重其事,且自告奮勇成立「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親自領軍,從基建融資、人民幣離岸結算以至國際資產管理三方面提出「大膽」設想。究竟「 一帶一路」是否真的比香港民生政策更加重要?

 

所謂「一帶一路」,其實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於2013年9月及10月首次提倡的跨國經濟合作發展理念。「一帶」與「一路」分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及「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當中包含地區經濟互動、外交、軍事、政治與移民策略的國家級戰略部署。「一帶一路」的版圖涵蓋44億人口,GDP總值超過21萬億美元,主要貫穿發展中國家。

 

整個計劃由規模逾1,400億美元的亞投行及絲路基金作融資,不過,香港去年未能成功申請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指示,這將會是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最大阻力,「雖然特首話會向中央爭取成為(亞投行)一般會員,但現階段未見到北京有任何表示。而且亞投行會員通常是國家規模級別,是否願意接納香港以城市身份參與,屬未知之數。」

 

整個計劃的資金缺口高達6萬億美元以上,極有可能以公營項目方式實行,屆時將成為國家投資行為多於商業行為,香港銀行業界難有插手餘地。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

 

分析︰香港目前參與度有限

 

麥續說,「一帶一路」的目標之一,是解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當中以基建及機械輸出最為要緊,但偏偏香港在以上兩方面參與度有限。技術方面,相比中國及日本,香港在興建電廠、碼頭等基建項目毫無競爭優勢。即使是融資方面,整個計劃的資金缺口高達6萬億美元以上,極有可能以公營項目方式實行,屆時將成為國家投資行為多於商業行為,香港銀行業界難有插手餘地。

他補充,即使是私營項目,亦必須以人民幣或港元結算才能惠及香港銀行業,但始終受惠的金融機構有限,預料對香港整體發展幫助不大。「亞投行當然無法承擔所有借貸,一部分項目會透過在香港發行債券或其他方法融資。但人民幣離岸中心亦非香港獨有。以現時基建階段來看,香港可以涉足的空間非常有限,唯有等下一階段深化不同市場的資訊分享渠道,再打進當地市場;又或是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擴展仲裁糾紛及保險的業務。」

 

經濟學家關焯照則認為,現階段「一帶一路」只聞樓梯響,按照現有合作國家名單來看,香港是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目前最有可能的扮演是作為融資平台,因為擁有位置上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