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來自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簽令又暫緩對中國「小額豁免」包裹徵收關稅,讓中國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受廣泛關注。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自加州的70後Derek坐在家中,手指滑動着手機屏幕,瀏覽着Temu上的商品。作為一名時常網購的消費者,他已習慣從這個中國電商平台購買各種商品,例如衣帽和其他生活用品。
雖然10%額外關稅可能影響高價商品,但對以低價、小件商品為主的Temu來說,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或許不會有太大改變。一些商家指,美國關稅政策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增加的成本都會由國內消費者承擔。
Temu的價格優勢以及廣告攻勢導致其在市場上迅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在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群體中。經常在Shein和Temu購物的Derek表示,Shein的服裝質量相對較好,配送速度也更快,而Temu的衣物品質欠佳,因此如果價格上漲,自己可能會選擇如Shein等其他平台購買衣物,生活用品則仍可能繼續從Temu購買。
美國消費者熱衷Temu?受訪者:還會買!
多名有網購習慣的美國消費者向《香港01》表示,即使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且未來可能實施取消對中國「小額豁免」包裹措施,Temu的價格優勢仍然明顯,有人更是表示,即使價錢貴一倍,Temu仍比Amazon便宜許多。
花昊羽(化名)是住在加州的80後華裔男子。他曾做過對比,在同一件產品下,Amazon的價格往往比Temu高出2至3倍。他說,除了價格優勢,Temu還提供更多小商品(例如小燈或雨靴)的選擇,這些小商品是Amazon比較難找到或選擇較少,使Temu在部份消費群體中難以被取代。
至於取消對中國「小額豁免」包裹措施實施可能導致清關、增加運送的時間和成本,花昊羽透露,Temu的配送時間從幾天到半個月不等,雖然配送速度不及Amazon迅速,但由於在Temu上購買的東西多為低單價商品,等待時間對消費決策的影響較小。花昊羽舉例說:「如果買iPhone手機(等高價商品),跟你說1週到但要等一個月,心裏肯定老難受了,但買個10元的手機殼,即使等上半個月也無所謂。」
從Shein到Temu 中國電商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
近年來,中國電商平台Shein和Temu在美國市場迅速崛起,成為年輕消費者的熱門選擇。Shein自2017年進入美國,以超低價格和高效庫存週轉吸引大量顧客,並通過強大的社交媒體營銷和便捷的移動應用程式在快時尚市場穩固地位。疫情期間,其搜尋熱度超越Zara和H&M。
2023年12月23日,紐約市民在梅西百貨商店裏閒逛、購物。(Getty) 據金融服務機構Piper Sandler的2023年秋季調研,Shein自從2020年秋季以來,在美國每半年的排名中均位列「最受歡迎的購物網站」第2位,僅次於亞馬遜,但滲透率逐漸上升(從2022年的8%到2023年的12%)。自2021年春季以來,Shein一直位列「最受歡迎服裝品牌」前十,排名從第8位逐步上升到第4位,與第一名NIKE的距離不斷縮小。
中國電商巨頭拼多旗下的Temu則是2022年7月成立,並於同年9月進軍美國,迅速佔據當地網購市場,連續兩年在美國成為蘋果App Store下載量最高的購物應用程式。不同於Shein,Temu涵蓋服裝、家居用品和電子產品,成功在AliExpress和Wish等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Omnisend 2024年12月發布的美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36%美國消費者在節日季節選擇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進行購物,尤其是在Z世代中,48%年輕消費者傾向於在中國電商平台購物。調查進一步顯示,40%的美國人預計今年的節日禮物支出將減少,尤其是Z世代,轉向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成為他們節省開支的一種途徑。
Omnisend 2024年12月發布的美國消費者調查報告顯示,36%美國消費者在節日季節選擇Temu等中國電商平台進行購物,尤其是在Z世代中,48%年輕消費者傾向於在中國電商平台購物。(網頁截圖) 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90後青年,曾在Temu上花費兩、三百美元的Samuel(化名)則對Temu作出8分(以10分為滿分)的評價,稱Temu價格便宜、配送速度尚可,售後服務也較為方便,起初會選擇Temu是因為滿天飛的廣告,以及一開始確實便宜到不得了,再加上好奇心。
Samuel透露,該App帶有「誘導性」,促銷活動頻繁,儘管這將導致其對Temu的興趣下降,但他仍會繼續使用Temu,畢竟價格便宜。
頒令當天亂如龍捲風 「購物車一夜漲價50%」
對於美國加徵中國關稅,以及未來可能取消對中國「小額豁免」包裹措施,在Shein與Temu銷售包括日常用品在內普通貨物的商家「勇敢者」向《香港01》表示,這些措施對跨境電商影響較大,措施頒布當天,商品全面漲價,而且後台訂單量下滑,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賣家只能跟住加價,甚或放棄美國市場。
賣家陳俊熹(化名)則以「龍捲風」形容關稅帶來的影響,透露有些只做美國站點的商家甚至因此做好找後路的準備,放棄繼續從事這一行業。
陳俊熹詳細地說道,頒令當天,美國訂單量明顯下降,大概減少30%至50%。而且有些商品被下架後,貨物壓在中轉倉,最後還要退回來,這對其資金流動造成很大壓力。「勇敢者」更是稱,美國很多消費者的購物車金額「在一夜之間暴漲50%」。
2022年9月至2025年1月,Temu全球下載量。(網頁截圖) 美國向中國收關稅,「勇敢者」認為,結果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貿易戰最終只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雖然現在暫緩取消「小額豁免」政策,但美區然已屬於不確定因素,作為商家,最好是做好兩手準備,布局歐區或其他區,他自己的產品目前是銷往歐區比較多。
在東莞開工廠的Shein供應商兼Temu賣家鄭先生亦認同,稱增加關稅只會是消費者埋單。鄭先生說:「關稅只會影響前端售價,實際上我們出貨的價格和前端是不一致的,平台有他們的利潤和定價策略,關稅是平台需要面對的問題。」
圖為由在東莞開工廠的Shein供應商兼Temu賣家鄭先生提供的相片,顯示他準備出貨的商品。(受訪者鄭先生) 商家利潤僅10%:不可能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陳俊熹和鄭先生都說,商家利潤本來就不高,鄭先生透露,本來,成本控制下來就平均一件衣服賺不到一美元,只能靠走量來賺錢,自己不可能在關稅問題上讓步、減價。根據《華爾街日報》,Temu和Shein的供應商和商家已處境艱難,他們的利潤率只有10%左右,亞馬遜上的商戶利潤率則為15%至20%,而如果「小額豁免」告終,凱投宏觀經濟學家預料,該條款項下交易的產品價格將上漲25%。
報道引述分析師Vinci Zhang表示,Shein和Temu上銷售的服裝和商品比美國競爭對手便宜15%至35%,商家沒有多少降低利潤率的空間。
美國生意影響非常大 中國商家:衝擊「蠻激烈」
曾為Shein及Temu供貨的Hoilday小姐則說,Temu佔其生意體量比較小,大概10%不到。但Hoilday還有在亞馬遜和獨立站上做生意。美國生意體量佔Hoilday全部生意的60%。Hoilday稱,這兩項新政對廣大中國賣家來說,美國生意影響都非常大,直接增加很多的成本,對於可能取消小包免稅,尤其是像Temu、Shein這種小包發貨模式的衝擊是蠻激烈。
特朗普宣布對來自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以及未來可能取消對中國「小額豁免」包裹,在應對策略上,Hoilday認為降價只是短期解決方案,長期來看需要提升產品質量,以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2022年11月25日黑色星期五,美國紐約州一個購物中心大廳擠滿消費者。(Getty) 政策朝令夕改 中國廠商或須提高質量保競爭力
與「勇敢者」和Hoilday不同,鄭先生認為關稅和小額包裹免稅對他影響不大。美國人口雖多,但鄭先生在Temu面向84個國家銷售,而在Shein則面向一百多個國家。他說,服裝市場的話其實美國佔比不大,不知道能不能佔到10%。
鄭先生稱:「美國在政策上總是朝令夕改,總是針對中國出境的商品,自己已對美國市場不抱有希望,現在公司的政策是希望商家提升品質和產能,打造中國商品在市場無法取代的地位,畢竟美國製造業無法提供那麼多樣化的商品。」
特朗普時常把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掛在口邊,那麼實施關稅真的能挽救美國製造業嗎?消費者Samuel與商家鄭先生的想法不謀而合,Samuel表示「哪有什麼美國製造」,日常需要的小商品都是中國製造,在美國,日常「看不到有什麼美國製造的東西」。
2024年8月22日,圖為中國電商品牌Shein及Temu的標誌。(Reuters) 特朗普近期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及暫緩取消小額豁免包裹的政策引發廣泛關注,尤其是對於中國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的影響。許多美國消費者表示,即使面對加價,這些平台的價格仍然優於亞馬遜,且對於低價、小件商品的需求不會受重大影響。消費者如花昊羽和Samuel均強調,Temu的價格優勢和多樣性使其仍然是優選,而等待配送的時間對低價商品的購買決策影響不大。
然而商家們整體上仍對新政策的影響表達擔憂。他們認為,關稅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價格上漲,無可避免影響購買意願。「勇敢者」和鄭先生的觀點一致,認為政策的變化會增加成本,並可能迫使他們放棄美國市場。儘管鄭先生分散業務在全球巿場在某種程度上減少關稅的影響,但他仍對未來的美國市場持悲觀態度。
儘管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使Temu和Shein等中國跨境電商在市場上仍具競爭力,但商家面對的不確定性也不容忽視。中美貿易戰還未正式打響,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巿場對於中國平台或是小商家而言,仍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