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見成效 成中國經濟企穩一大關鍵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中國經濟去年喜出望外地好,更錄得年度GDP增速的回升,除了零售、服務等新經濟火車頭發力外,傳統產業供給側改革漸見成效,也是主因之一。
內地「十三五」提出了「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杆、降成本、補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補」的發展戰略重點。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表。
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創5年新高
其中,多項去產能目標順利完成,煤炭去產能1.5億噸以上、煤電去產能5000千瓦,鋼鐵業也提前完成去產能5000萬噸的目標,更徹底取締了1.4億噸地條鋼。世界鋼鐵協會總幹事埃德溫表示:「去產能不僅使中國鋼企受益,也讓全球鋼企受益。中國鋼鐵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對世界鋼鐵工業起到了引領作用。」
2017年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7.0%,創5年新高。多個利業都錄得大量新增利潤,採礦業2017年前11個月的利潤總額便按年增長2.9倍。
商品房去庫存進展理想
去槓桿方面,金融部份槓桿開始受控,2017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與上季末持平。非金融部門總槓桿率增幅持續下降。2017年11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
去庫存方面,雖然2016年下半年開始,多個城市都出台了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措施,令過熱的房地産市場受控,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放慢,但與此同時,商品房去庫存持續取得明顯進展,2017年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比2016年末減少逾1億平方米。
「一降一補」也漸見成效。減稅降費措施出台,帶動降成本連續兩年錄得超過萬億元規模。落後的產業也獲得巨額投資,獲不斷「補強」,2017年全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水利管理業、農業投資分別比2016年增長23.9%、16.4%和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