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霖稱銀行「無王管」不可行 關鍵在於調校監管力度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於《匯思》中指,近年銀行家大嘆生活艱難,皆因監管愈來愈嚴格,對監管機構抱有怨氣,但他認為,基於各種原因,一個沒有銀行監管的世界是不可行的,公眾仍然需要一個信得過的機構,去保障存款的安全,監察銀行避免承擔過量風險,關鍵在於如何調校監管力度,令監管過程更順暢和有效。
陳德霖指,銀行其實有方法令監管「消失」,速度可快可慢。「快招」是登上時光倒流機,回到一個世紀之前,那是一塊沒有銀行監管的樂土,銀行家基本上「自由自在」,銀行監管在金融體系沒有正規角色。
但誰會有時光倒流機?一番戲言後,陳德霖直言,銀行只有訴諸慢招,前提是銀行必須先獲取客戶的信任,不需要外部施加監管,也會小心謹慎保護存戶的利益。
公眾對銀行信任 被蠶食
不過,陳德霖認為,過去數十年,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公眾對銀行的信任度被大幅蠶食。他解釋,在「美好舊時光」年代,銀行多以合夥人形式經營。銀行東主或管理層都悉數投入全家資金去經營,但現今銀行都以有限公司形式營運,大部分更是上市公司,擁有廣大的公眾股東群,銀行東主和管理層與客戶利益「脫鈎」。另一方面,很多銀行股東的心態日趨短視,銀行以合約形式從市場招聘高管愈見普及,這種量才錄用的方式本無可厚非,卻有可能產生短線心態的副作用。
最後,陳德霖認為,現在的客戶往往當銀行服務是一種商品。消費者會貨比三家,一有「着數」便會轉投另一家銀行,不再重視與銀行保持長期關係。
金管局推「平衡監管」措施
他認為,要令銀行監管消失,就要修正上述的扭曲現象,包括重新令銀行家與客戶的利益變得一致、短視行為不應被鼓勵等。
說到尾,陳德霖認為,銀行監管消失的快招和慢招都似乎行不通,公眾仍然需要一個信得過的機構,去保障存款的安全,監察銀行避免承擔過量風險,保證客戶得到公平對待,減低因銀行倒閉而對金融系統造成的震盪,並降低動用公帑拯救銀行的風險。
他指出,關鍵在於如何調校監管力度,令監管過程更順暢和有效。金管局最近推出名為「平衡監管」(Balanced and Responsive Supervision)措施,定期和銀行檢討監管過程中,一些可能出現的執行問題,並向銀行業界收集能夠精簡監管的意見。陳德霖相信,透過和業界保持良好和持續的溝通,長線而言,定能達成促進業界持續健康發展的監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