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淘金】打機也是一種專業  陳民亮︰講求腦力、佈局、策略

撰文:馬健彰
出版:更新:

電競的英文叫eSports,是指使用電子遊戲來比賽的體育項目。現時,電競已發展成一個獨立的行業,去年產生贊助、廣告、遊戲發行商費用、商品及門票等收益達到5億美元﹙約38.9億元﹚,就連2022年杭州亞運會也把電競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話雖如此,仍有不少人聽到電競就想到打機,想到打機難免又想到「無出息」!電競設備生產商雷蛇﹙Razer﹚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陳民亮(Min),對電競自然也有一套個人看法。

創辦人陳民亮相信,電競比賽講求參賽者的腦力、策略及佈局,亦是電競與其他運動最大的分別。(鍾偉德攝)

專業與娛樂要區分開

他認為電競絕對是運動項目,因為傳統體育都是追求挑戰自己的成績以及建立比賽競爭性,而電競都有這兩個元素在內,「電競比賽最特別之處是講求參賽者的腦力、佈局及策略。」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電競選手,畢竟選手都要講求打機天分及敏銳身手,而且在一般選手在25歲打後就因為敏捷度減低,開始準備退役,加上每日都要打十幾個小時的「練功生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相反,有些人就整天都在打機,嚴重影響正常社交生活。

陳民亮就認為兩者需要分開,因為電競和遊戲是兩碼子的事,電競選手每日要操練,去追求更好的成績就是必須的專業。但一個普通玩家應該以娛樂作為目的,一天打十幾個小時遊戲就算是沉迷,情況就好像沉迷看電視一樣。

電競熱潮帶動周邊配件產品的需求,只因玩家求勝心態。(Team Razer facebook圖片)

電競已成大眾文化​

12年前,陳民亮放棄在新加坡做律師的機會,轉為跑去美國三藩市創辦雷蛇。雖然他今年已經38歲,但仍然是個打機發燒友,並透露最近就迷上電腦版的絕地求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就好像有人喜歡足球,有人喜歡藝術。而我的喜好就是打機,雖然我都喜歡做一名律師。但如果要兩者之間做選擇,我就選擇打機。」

提到亞洲的家長們普遍對孩子打機,持一個較為負面的看法,陳民亮相信這個觀念很快就會有所改變,「電競已經開始愈來愈普及,成長為一個具規模的產業,同時亦為社會上的大眾文化,家長們就會更加明白現時的打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