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禁令】美國寬限期死線將至 有了鴻蒙能否應對技術難關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當地時間8月17日,美國對華為禁令的90日寬限期將屆滿,屆時華為有可能「被斷供」,失去美國軟硬件和技術供應。8月9日,華為公布自行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率先應用於物聯網開發。至於手機業務,華為仍會優先使用Android系統,但一旦受禁令影響,也可隨時啟用鴻蒙系統。

任正非:鴻蒙運作速度快60%

根據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所言,鴻蒙運作速度比Android快60%,但也承認關鍵在於建立生態系統。華為即就此透露,鴻蒙將向全球開發者開放源始碼(open source),並推動成立基金和建立社區,與開發者商討產業或技術發展。

任正非估計,華為今明兩年減少300億美元銷售額,但兩年後可重煥生機。以華為這種級數的公司,一兩年賺少些錢並不是甚麼大事,但講到華為面對「國家級」封殺令,對取得零件和技術有多大影響,卻是另一回事。

華為正式推出自主研發操作系統「鴻蒙」。

Intel、高通、Xilinx、博通等美企均是華為的供應商,提供各類型晶片,牽一髮而動全身。華為已就此強調早有預備,自家「麒麟」系列猶勝美國晶片。

可是任正非也指出,整組硬件的兼容性才最致命:「有些簡單的器件,雖然簡單,影響也大。例如,有三個器件在打擊範圍內,因技術簡單我們忽略了,每塊電路板都要用,沒有就要全部修改電路板,工作量十分大。」

全面封殺即難以招架?

更為要者,華為拿來「自主創新」的晶片設計軟件,很有可能同樣是美國製的,Cadence和Synopsys兩家美企產品基本包攬晶片工程所需。

部份核心技術和零件當下並無替代品,例如各大作業系統(OS)都建基於英企ARM的框架授權。即使華為已買斷當下授權,到了下一代升級時也可能吃閉門羹,整個晶片設計業務就會面臨癱瘓危機。

至於華為引以為傲的5G業務,賴以傳送訊號的鐳射裝置亦由美企提供,其中Lumentum已宣布終止供應。

驟眼看一旦全面封殺,華為難以處處招架,不過上述只是「理論上」的情況。華為高層便表明,其5G技術領先全球,擁有可觀專利數目,有條件反制美方,而其每年科研金額以百億美元計,假以時日就能填補個別技術缺口。

榮耀智慧屏採用鴻鵠818智能晶片等華為自行研發的晶片,採用四核CPU、四核GPU技術。(vmall.com)

技術問題不一定技術解決

況且華為本來就不是單打獨鬥,在政府扶助之下,中芯國際之類科研企業早一兩年便急起直追,以期鞏固「本地產業鏈」。與此同時,中國官媒亦早已動員14億國民,龐大市場是華為的最強後盾,確保銷量也容讓建立自家生態,承擔「試錯」風險,百度、淘寶和微信就是好例子。

況且所謂全面封殺,取決於相關企業是否堅決與華府「齊上齊落」,嚴格按封殺令行事。華為是一眾美國電子零件商的大客戶,佔其銷售額可以高達三分一到四分一,例如Lumentum便需要就禁令影響,大幅下調盈利預測。

白宮或者不再「投鼠忌器」,以收短期戰術效果,但企業為長遠計難道不會「愛惜羽毛」嗎?5月禁令初出時,有眾多外企傳出斷供華為後,又紛紛「闢謠」澄清,包括德國英飛凌、日本Panasonic和日本東芝等等。

由此可見,儘管禁令一時間弄得風風火火,但長此下去,各大企業摸清禁令「長臂管轄」的盡頭,難道不會「找辦法」繼續賺華為的錢嗎?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已是世界第2大經濟體,如果一時三刻解決不了技術問題,北京也有其他「工具」應付劣勢,這一點美國早已在華為風波親自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