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講解】卵巢癌沒明顯病徵 6成婦女不知柏氏抹片無助確診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卵巢是婦女生殖器官中重要的部分,但因體積細小,又在盤腔深處,出現病變時不如其它器官般有明顯特徵,導致患者錯失治療黃金期。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4年的數字顯示,卵巢癌位列香港女性的第六大常見癌症及第七大致命癌症,在2014年便有179人死於卵巢癌。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早前進行了香港首個卵巢癌認知調查,結果顯示有6成受訪女性誤以為卵巢癌的發病率低於乳癌及子宮頸癌、不知道柏氏抺片檢查並不能驗出卵巢癌,反映香港婦女對卵巢癌的認知嚴重貧乏,但卵巢癌初期病症並不明顯,就像個無聲殺手。另外,德善堂註冊中醫陳宇琪則表示,除了先天身體虛弱,生活壓力、飲食不善及衛生護理不當也是卵巢癌的成因。

卵巢癌在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位居第6位,但香港女性對卵巢癌嚴重缺乏認知。(VCG圖片)

卵巢有負責生育及內分泌兩大功能,它每月排出一顆成熟卵子,提供懷孕機會,又分泌兩種主要類固醇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調理生理功能。當婦女達至45歲、踏入更年期,卵巢開始「退休」,卻亦是患上卵巢癌的高危時期。

卵巢癌威脅超越子宮頸癌 香港女性認知貧乏
婦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至今仍未找到卵巢癌的明確成因,但未曾生育、家族中曾有人患上卵巢癌、乳癌或大腸癌,以及高齡婦女都是高危人仕,在2014年患上卵巢癌的女性,年齡中位數為51歲。

於2014年:

卵巢癌在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中位居第6位,於致命癌症中排第7位。
新症共563宗,發病率為14.4%,死亡率為5.3%。

卵巢癌的威脅性比子宮頸癌更高,但根據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早前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受訪女性不關注卵巢癌,更以為是罕見癌症,反映香港女性對卵巢癌嚴重缺乏認知,有近3成受訪女性表示不知道卵巢的功能;六成受訪女性誤以為卵巢癌在乳癌、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當中,發病率最低;一半受訪者不知道年齡超過45歲的女性都是卵巢癌的高危群;超過6成不知道柏氏抺片檢查並不能驗出卵巢癌。

卵巢在盤腔深處,病症非常不明顯。(VCG圖片)

卵巢癌初期沒有徵兆 
香港臨床腫瘤科學會代表傅惠霖醫生表示,卵巢癌的早期徵狀並不明顯,患者多會感到腹部不適,感覺與經期前的悶痛相似,其他主要病徵包括腹部疼痛、尿頻、腹脹、食慾不振、易飽等:「如經常感到沒胃口但卻有『肚腩』,亦可能是卵巢癌的徵狀。建議女士若出現相關情況,應盡早求醫並接受婦科檢查。」

靳嘉仁醫生指出,現時仍未發現有效的檢查方法及早察覺卵巢癌,即使婦女每年接受盤腔和子宮頸抹片檢查,亦未必能查出卵巢癌病變初期的跡象。如高危的閉經婦女如持續出現腹部不適或肚脹,應盡快看醫生,安排進行癌症指標 CA125 測試和盤腔超音波檢查,或可幫助發現病變。

中醫陳宇琪表示,卵巢癌屬中醫「癥瘕」範疇,癥瘕是指腹中有結塊的疾病,涵蓋西醫學的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盆腔炎性包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癥瘕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四個:

1:肝鬱氣滯—由於思慮過多,工作及生活壓力影響,造成肝鬱氣結,氣血運行受阻,氣血鬱滯於胞宮(即女性生殖器),形成包塊。
2:宮寒血瘀—經期沒有注意保暖令下腹部受寒或屬虛寒體質,血液運行不暢,瘀血停滯胞宮。
3:脾虛濕阻—先天脾虛,或飲食不節制,經常進食生冷,如沙律,魚生海鮮,嗜冷飲,損傷脾胃功能,導致濕滯胞宮,形成癥瘕。
4:毒熱瘀結—經期或產後,經血未淨而行房或日常外陰部衛生護理不當,感染濕熱邪毒,毒熱瘀阻胞宮,形成癥瘕。

(受訪者提供)

陳醫師認為,卵巢癌的診斷及治療必須與西醫緊密合作:「當病人出現持續下腹脹下腹痛,陰道有異常分泌或出血而同時伴有消瘦、胃口下降等懷疑腫瘤症狀,必須轉介西醫作進一步詳細檢查。」臨床上大部分病人都經婦科檢查確診卵巢癌後才到中醫求診,中醫這個時候會因應病人的情況處方中藥,固護病人正氣,配合西醫治療,舒緩西醫治療帶來的不適及副作用.

要預防癥瘕,日常應避免進食生冷,忌海鮮,並注意下腹部保暖,經行期間可用暖包或中藥包熱敷下腹部,注意休息,切勿過度操勞。

海鮮屬寒涼食物,中醫指多吃對身體無益。(VCG圖片)

更多資料:卵巢健康行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