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宜避荔枝 轉食龍眼、綠豆消暑利濕 中醫教煲2款消暑湯水

撰文:阿言
出版:更新: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今年的7月7日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隨著小暑的到來,天氣逐漸炎熱,溫風熱浪來襲,加上香港潮濕的氣候,人體易感到悶熱不適。此時需注意避免中暑,留意飲食習慣,勤換涼爽衣服,做好防暑準備。
本文作者:博愛醫院譚詠欣中醫師

輕度中暑,可刮痧簡單處理

炎炎夏日,如在戶外流汗過度,沒有及時補充水分的話,可能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的情況。人體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神智不清等中暑的症狀。此時除了補充水分,轉移到陰涼地方外,也可以以中醫刮痧處理輕度中暑。刮痧的方式是在循督脈及旁邊的斜方肌塗抹潤滑油,再用刮痧板連續刮15-20次。注意方向必須由頭向腳輕刮。刮痧後肌肉會紅紅一片或有瘀點出現,乃屬尋常現象。刮痧的原理是促進局部新陳代謝,將局部的暑熱從體內排走,從而達到祛暑散熱的作用。需注意患有皮膚病及皮膚敏感的人士並不適宜刮痧。

消暑飲食需注意,陰虛人士易上火

小暑天氣炎熱,市面上開始售賣各類消暑水果,尤其是甜甜的荔枝,更是大人小朋友的至愛。「一粒荔枝三把火」,到底荔枝是否會讓人「上火」呢?荔枝味甘,酸,性溫,有補脾益肝,生津止渴的作用。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指出荔枝性溫,進食荔枝要適可而止,否則太過溫熱,造成牙肉腫痛。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士需尤其注意。

另外7至8月也是龍眼的產季,龍眼即桂圓,性味甘溫,有補脾養血、寧心安神功用,治因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由於其性質溫補,因此陰虛火旺、陽氣較盛及糖尿病人士不宜服用。另外,夏天炎熱,大家也可以多食蓮藕、綠豆、白扁豆等清暑利濕之品。

出汗後吹冷氣,易有皮膚問題

《黃帝內經》指出,勞動出汗後再感受風邪,便容易產生皮膚問題。皆因汗出時毛孔腠理開泄,加上感受風邪,便容易形成局部皮膚的氣血流通不暢,造成面上的粉刺或小的皮疹。因此在進出有冷氣室內及戶外時,需注意立即抹乾汗跡,保持身上乾爽,以預防產生皮膚問題。

兩款消暑湯水推介(2-3人份量)

冬瓜薏米蝦米湯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祛濕

材料:冬瓜1斤半-2斤、生熟薏米各30g、蝦米40g、生薑2片

做法:

1.冬瓜切粒備用,生熟薏及蝦米用水浸泡半小時。

2.先落油炒香薑後,加入1.5 L清水。

3.加入冬瓜煮約5分鐘後加入蝦米。

4.再煮30分鐘後,加入鹽調味即可。

綠豆陳皮蓮子糖水

功效:清暑祛濕,寧心安神

材料:綠豆100g,冰糖、陳皮絲適量,蓮子80g

做法:

1. 將綠豆與蓮子浸泡3小時。

2. 將綠豆放入鍋中並倒入1.5 L清水,加入少量陳皮絲。

3. 大火煮開後繼續滾煮5-10分鐘,並不停攪拌。如果有綠豆皮浮起,用勺子撈去。

4. 調至中火煮30-40分鐘,每10分鐘左右攪拌一下。

5. 加入冰糖,再煮5-10分鐘至冰糖完全溶化,即可享用。

*脾胃較為虛寒的人士,也可以將綠豆轉為赤小豆,赤小豆同樣具有利水袪濕、消腫解毒的作用。

如有疑問,請先咨詢註冊中醫師。

《本文資料獲博愛醫院譚詠欣中醫師提供》

博愛醫院譚詠欣中醫師

相關閱讀:消暑|夏季要防暑更要防濕 避免傷及脾胃影響消化及食慾

消暑飲品食譜

(以下飲料份量為1-2人份量)

+4

相關閱讀: 【小暑】進入全年最熱「三伏天」 2款涼飲甜品助消暑|謝嘉雯中醫
以下介紹一些食療和養生方法,有助大人小朋友渡過這一年最熱的日子。

+1

相關閱讀:小暑24節氣|全年最熱三伏天 中醫媽媽教煲2款湯水清熱消暑益氣
按圖即睇適適合全家大小飲用的「小暑」湯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