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懶媽媽同樣能養出自律孩子 港媽分享培養孩子自律三部曲
「培養孩子自律」這個議題總讓家長感到苦惱,到底要怎樣威迫利誘才能令孩子乖巧地做應做的事呢?前幼師Nana媽媽以「有多自律就有自由」理念來引導孩子逐步建立自律習慣、正向品格,她在假日偷偷地觀察孩子行為,就知道他們已是自律好孩子,不用父母多費心。
資料授權:Nana媽媽筆記本
假日暗地觀察孩子一言一行 發現兩兄弟既自律又懂事
Nana媽媽指她和丈夫雖然能在星期日睡到10時,其實他們暗地裡已知孩子一言一行。她憶述孩子於早上8時左右起床,喝杞子汁就去看電視,雖然電視聲量細但仍然聽到二人歡笑笑聲。此時,她也猜想孩子有否自律關電視,結果孩子於四十分鐘後就自覺關電視,轉玩爆旋陀螺,期間一直沒有出現爭執情況。
兩兄弟二人其後更自動自覺溫習,她感到十分欣賞!當她在廚房煮早餐時,更聽到細佬默生字後跟哥哥說:「哥哥,休息下啦,個腦唔係會實曬架!」,惹得她忍不住偷笑。
培養孩子自律是她較為執著的目標
當媽媽後,當然是期望小朋友獨立自主。回想踏入幼稚園要求孩子學習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收拾,食飯等…. 獎勵貼紙」。升上小學,對孩子自律要求更高,希望他們自動自覺做功課、溫習、自理能力提升(自行打理外出用品、編訂作息時間等)、幫忙做家務的話定必加分!
若孩子懂得規劃時間、自行拘束,並從中體會到「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的道理,隨著逐步培養孩子自律,孩子自然愛上事情按部就班的成就感,並規劃出每件事情的先後順序,達到「自我規範的成效」。
如其每天催促小朋友「快啲….快…….」慢慢變成「你急佢唔急」,孩子們自然順理成章將責任交還給媽媽,因為他們知道「媽媽會幫我打點好一切,也會替我補救」,要知道孩子們實在是太聰明。
家長們反思位:是否過度幫助孩子?有否堅守家規?
Nana媽媽指對於小朋友的自理作息規律都較為嚴格,源於重視睡眠質素及帶來的影響。由幼稚園階段開始,要求孩子要早上8時30分上床,所以他們長大到4年級時都必須晚上8時30分上床,一起按摩、聊天、媽媽陪瞓,建立甜蜜親子時間。小朋友睡眠質素十分重要,能夠影響免疫力、情緒、專注力學習能力。
她指孩子偶然放縱是沒有問題,但要知道自律換取更多自由這個道理。Nana媽媽表示,她不在家,孩子就會大解放,這是沒有所謂的,小朋友也需要有自由。不過,家長在管教日常當中,由清晰啲指引、要求、獎懲分明也需要清清楚楚,最好莫過於讓他們親身認同自律換取更多自由這個說法。而當父母的,有時候也要恨心一點堅守家規,同時也要對小朋友有信心。
如何讓他們親身認同自律換取更多自由?孩子某次違反規則,即是沒有於指定時間內關電視,結果一個星期不能看電視;沒有於指定時間關機,iPad也會被沒收。不服氣的時候,給他們三天自由時間,什麼事情也不要來找媽媽,她亦不理會佢哋。最後,孩子便會請求收回成命。
塑造自律品格三步曲
守時:等同「對時間的自律」,尊重時間也代表重視對方的時間。(作息時間、做功課時間、準備外出時間、玩遊戲時間的自律)
敏銳:對他人的想法、需求與情緒具有洞察力,因此願意克制自己的行為以免造成他人的困擾。(不希望被媽媽牢騷或責罵,也對自己有要求、責任感,希望得到認同)
決心:對目標帶著多大的決心,就更願意克制自己不必要的慾望,以自律作為助力推動目標。(自律能力可以獲得最大的成就感,以及享有自由)
培養孩子獨立自律三大方法
1.讓孩子學習獨立自主,避免過度干涉
即使就算父母不在家,自律的孩子也能自己主動自覺、主動收拾。這些經驗來自於父母刻意給予的自由,對孩子該做的事情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完成功課、用餐後收拾自己的碗盤等等,這些都是讓孩子學習獨立、自律的好機會。
若爸爸媽媽任何事情都幫孩子打理妥善,孩子會認為別人的幫忙是理所當然的,不但沒有機會藉由日常瑣事培養自律,也無法進一步將事情做得游刃有餘。因此如何培養孩子自律?
️建議讓孩子自己做,失敗中建立成功感,從中發揮並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
2.從飲食、生活作息做起
其實生活就是我們最好的導師。做好言教、身教與境教的父母,更是孩子學習自律時最直接的對象。
3.幫助孩子掌握做事方法及能力
《老子》曾說過「給他魚吃不如給他一根釣竿,教他如何釣魚」,其實如何培養自律的習慣,做事的態度與方法都很重要。
爸爸媽媽是否曾遇過孩子寫功課前一拖再拖的情景?建議爸爸媽媽可先告訴孩子不準時交作業的後果,並幫孩子發掘動機,告訴孩子寫完作業就可以玩玩具、看電視等等,以誘因或獎勵引導孩子完成任務。
接下來,鼓勵孩子找出按時寫功課的方法,安排時間把進度完成,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培養自律的習慣其實很簡單,以動機提高孩子完成任務的意願,並讓孩子學習更有效率的做事方法,讓孩子更輕鬆學習自律,讓自律成為做事的助力。
《本文獲Nana媽媽筆記本授權轉載》
作者介紹:前幼師Nana媽媽,育有兩名9歲及6歳半兒子,曾經為照顧家庭而面臨情緒崩潰。面對抑鬱症的考驗,最後藉著信仰,使她疏理情緒以及調節心態,並開始網上撰寫育兒心得,望能與同路人互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