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童出世2個月起患濕疹 醫生拆解成因及7個生活注意細節
濕疹是長久戰,當中的辛酸只有患者自己知。若孩子患有濕疹,家長定必擔憂又痛心!陳太的兒子自出世2個月起便患有濕疹,直言病況嚴重時,「經常抓到腳嘅關節位爛晒,連行路都行唔到!」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指,濕疹常見於3個月至1歲的小朋友,且大多病情反覆。究竟孩子患有濕疹,家長有什麼注意事項?
關節皮膚損傷 情緒轉差
陳太的兒子今年6歲半,自出世2個月起便患有濕疹。「因為我本身都有濕疹,所以覺得係有遺傳因素。」她憶述,孩子嬰兒時期全身皆有濕疹,「甚至面都有」,直至5歲左右開始減少,最近上小一之後,再度復發。「小朋友會忍唔住成日抓,抓到流血,有傷口又會痛。以前經常抓到腳嘅關節位爛晒,連行路都行唔到,接觸到水、沖涼又會好痛,令小朋友情緒好差,成日因為痕同痛而發脾氣同喊。」
她表示,孩子病發時,通常會為孩子塗藥膏。「由細到大用過無數唔同牌子嘅潤膚膏及有修復成分嘅膏,不斷試邊隻好。以前細個非常嚴重嘅時候,都會去睇醫生,食止痕藥同揸藥膏,亦都有用天然成分嘅產品,不過都係治標唔治本。」
緊記戒口 多陪伴孩子
陳太認為,戒口是應對濕疹的重要一環。「我覺得一定要戒口。通常天氣乾燥或者好潮濕嘅時候特別容易出現濕疹,另外食物敏感都係一個重要原因。以前BB嘅時候,醫生都叫戒奶類製品,冇食又真係好好多。依家都有Keep(持續)住戒口,有時食咗某啲食物之後,嗰晚就會開始痕。」
她續指,求診後醫生均建議戒口、勤保濕,以及多做運動,提升抵抗力。「依家小朋友大咗,其實都冇以前咁嚴重,不過天氣問題同食物敏感就好難完全避免。醫生認為勤保濕,多搽有修復成分嘅潤膚膏係有預防作用。如果有發炎嘅情況,就要盡早用藥和治療,唔好令發炎範圍擴大。另外千祈唔好著緊身衣物,要著棉質衣物,減低衣物同皮膚嘅磨擦就會好好多。」現時她會多陪伴小朋友,分散他的注意力,以正面心情應對濕疹。
按圖即睇濕疹成因
年紀漸長嚴重性隨之下降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指,濕疹常見於3個月至1歲的小朋友。一歲以下小朋友的濕疹常見於面部;一歲以上的話,面部之外,也見於關節內側,如手肘、腳肘位,以及頸、耳背。他補充,隨著孩子年紀漸長,病發的嚴重性及次數亦會隨之而下降,惟病況大多反覆。
「可以持續好耐,例如有幾日犀利啲,隔一段時間又有幾日犀利啲。去到比較嚴重嘅例子,會有持續嘅濕疹患處,甚至去到成年都仲有濕疹。」陳醫生表示,濕疹患處會痕癢、甩皮、紅腫、裂開。「抓損咗更可能有傷口,有疼痛、灼熱嘅情況,傷口受感染可能會流水,嚴重發炎更會有水泡。」
按圖即睇家長注意事項
濕疹成因多 家長宜多加留意
陳醫生指,濕疹有不同成因,包括遺傳因素、家族過敏史、皮膚屏障與免疫系統減弱等。「皮膚好似一幅牆,擋住外邊嘅致敏源,唔好咁易入嚟,但如果皮膚屏障差咗,皮膚細胞之間嘅空隙更為明顯,令外來致敏源入侵,身體水分流失 又會令皮膚更乾,裂口更大,令皮膚更容易發作。」
除此之外,免疫系統減弱亦令身體會容易有過敏反應。「外來環境因素,例如塵蟎、貓毛狗毛、空氣污染物,食物如有殼海鮮、奶類,有濕疹嘅人一接觸到,免疫系統反應就會好大,引起發炎、痕癢嘅情況。若家居環境好多毛髮,例如有長毛地毯、貓狗、毛公仔,床單、枕頭袋、窗簾布洗得唔乾淨,容易積到塵蟎,令小朋友發作。」
陳醫生提醒,家長宜多留意孩子皮膚乾燥的情況。「如皮膚摺位、面部,有時先乾燥、甩皮、痕癢,但外觀未必一定咁快有紅疹。如果之後有紅腫現象,就會陸陸續續出現愈來愈明顯嘅病徵。」孩子發作時,宜盡可能保持皮膚油潤,使用不含高致敏防腐劑、香料、色素等的保濕產品;洗澡不要用太熱的水,不要沖太久,宜使用非鹼性沐浴露;亦要注意不要抓或磨擦太多,有傷口的時候,要盡快處理。
「家長可以盡量滋潤皮膚,減少小朋友嘅不適。如果好多裂口,用凍水浸毛巾敷下佢,降低灼熱感,或者幫小朋友擦藥膏、止痕膏,但先諮詢醫生意見,選擇合適藥物。」
治療方式多元化
陳醫生分享,濕疹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視乎病情的嚴重性。「如果病情輕微,除咗避免致敏源,患處可用藥膏處理。市面上有類固醇藥膏,或新出嘅非類固醇消炎藥膏。如果有傷口感染,可能需要用到口服抗生素。」
如病情是中度至嚴重,或範圍很大,則可能要選擇全身性治療。「全身性治療會用口服免疫系統抑制劑,降低免疫系統反應,但副作用較多。而家呢個年代愈來愈多人選用生物製劑,兩個星期打一次,針對地壓抑同濕疹有關嘅免疫系統嘅發炎因子,降低濕疹嚴重性,令佢唔好咁容易發作,費用相對較昂貴。」
相關文章:南韓流感疫苗接種後逾30死 醫生教路孩子打完針要留意4大警號
按圖即睇打針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