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疼痛難發力,係有「媽媽手」? 或因湊B亂用力、長期篤手機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手腕位置十分疼痛,有時想用力握緊一些物件也痛得隨即放下,這可能是患上「媽媽手」的徵狀。媽媽手,應該是媽媽才會有吧?對了一半,皆因新手爸媽較不懂用力抱起BB,會令手腕位置長期勞損,可是長時間用拇指「篤手機」亦有機會患上媽媽手。究竟什麼是媽媽手?可以怎樣醫治?物理治療師劉兆安為新手爸媽及時常按手機的讀者一一解答。
插畫:加菲

媽媽手不是「主婦手」啊!不少人認為這兩個健康問題沒有分別,物理治療師劉兆安簡易地指出兩者的差異,「媽媽手是肌肉骨骼系統問題,主婦手是皮膚病。」他進一步解釋,媽媽手,此症狀是可能是因為在拇指一側的手腕附近的肌腱及包圍著的軟組織有廢物積聚、變厚、腫脹或發炎所導致。

新手爸爸亦會患上

劉兆安說,可能一來較多患者是媽媽,二來大多都是生了小孩後才出現,所以才有媽媽手這俗稱。為何患者多是新手媽媽?初為人母的女士,大多不懂用力抱起BB,不是用前臂托住嬰孩,而是長期使用拇指附近的位置,因此受力較多的位置過勞。有些「緊張媽媽」由早到晚抱着BB,甚少時間讓上肢肌肉休息;當媽媽累了,新手爸爸幫忙湊B,可是同樣不懂用力,結果媽媽手有如「傳染」般出現在爸爸身上。

但這不一定是父母的專利,一些常用拇指或拇指附近腕力的人士也會出現。拇指的筋腱或者附近的軟組織因過勞導致變厚或腫脹,令手部痛楚,不能活動自如,所以長時期用拇指按手機的人士亦要留意自己的手部情況。如發覺起床後,拇指有點痠痛或僵硬便要留神,適時休息。

自我檢查方法

嘗試握拳,把拇指屈入四指之間,然後手腕往下壓,若\\拇指根部發痛,便有可能患上媽媽手。

媽媽手症狀

急性:紅、腫、發熱。敷冰有助紓緩痛楚,或浸熱水按摩,熱力會蓋過痛的感覺,亦可加快血液循環;期間不宜做拉筋的動作。

慢性:沒有紅、腫、熱的情況,卻感到疼痛,疼痛持續兩、三個月,宜按摩紓緩痛楚,若疼痛得無法工作,宜看醫生診治。

按壓紓緩手法

閒時可四處按壓手腕,看看哪裏痠痛,發現痠痛的地方時,可如圖示般用力上下按才有效。並不建議利用按摩膏或藥油輔助,因會減低受力,不能真正按到痛處。餵哺母乳的媽媽亦宜考慮清楚,藥油的濃烈氣味、成份或會影響BB健康。

治本最重要

物理治療師劉兆安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最重要是分析自己的生活習慣,做個小清單,想想究竟是什麼動作在傷害自己。他舉出一些日常例子,大家亦不妨回顧自己有沒有以下的小習慣:

1. 時常用拇指按手機。
2. 時常扭毛巾、衣服等。
3. 長時間處於同一個姿勢,並沒有做伸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