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青春期後緊密程度下跌 父女關係更花心力|招雋寧
「舊時佢又聽話,又得意;一入中學就唔同晒……」子女步入青春期後,變得在意朋輩的認同,在生活上父母的地位彷彿後退。雖然如此,爸爸的角色絕非可有可無。不論在本港,還是美、加、歐、澳等地的研究均顯示,與父母的關係仍然深深地影響每個少年的自我價值、生活滿意度等。
爸爸要繼續發揮恰當的影響力,需要在子女進入青春期前,在心理上預先「轉型」。
研究家庭的澳洲學者團隊分析了約4000位少男、少女的統計資料。那是來自「澳洲兒童縱向研究(LSAC)」的全國普查計劃,獲分析採納的部份是由青年10-11歲始,一直追蹤至14-15歲,分析那些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在家庭關係上出現甚麼變化。
接受現實吧,青春期後親子的緊密程度會下跌
第一個爸爸要知道的事實是:你需要接受現實--在青春期時父子、父女關係的緊密程度普遍有所下跌。
分析顯示大部份年青人仍會與父母關係保持正面,但關係質素卻隨著成長階段而有所下跌。10歲時的青少年約7成人表示「享受與父母相處的光陰」,隨著他們漸長,整體跌至約5成。
就男孩來說,他們處於青春期的甚麼階段,似乎對父子關係的影響最深。同樣是14-15歲的男孩,相比那些仍在「青春期前期」的孩子,已步入「青春期中、後期」的少年與爸爸的親密感降低40%(p少於0.05)。同樣是14-15歲的階段,只有約35%少女感到與爸爸「非常親密」,親密程度相比父子、母子、母女為最低。
爸爸難知少女心事,維繫父女關係須額外付出
青少年有多願意向父母談論自己的問題,反映了那份關係的健康程度。不論兒子或女兒,在13歲前超過8成人願意向媽媽分享自己的困難,但是向爸爸分享的只有約6、7成,普遍較少。
爸爸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你與家中的「少女」的關係,似乎特別容易產生隔膜。
除了前述父女親密感相對弱之外,到了約13-14歲的階段,只有約55%少女願意向爸爸分享困難。事實上分析又顯示了,少女與父母的衝突,整體來說都較男孩為多。
看來爸爸要付出額外的時間心力,耐心邀請、等候和聆聽女兒的內心;同時,送女兒一些私人空間,接納她擁有屬於自己的「少女心事」吧。
想辦法避開父女衝突,因為它的傷害特別大
青春期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重要階段,爸爸往往因為未調適到「讓孩子自主」和「引導成長」,容易產生衝突。
研究的結果啟示爸爸們,似乎需要刻意避免父女的衝突,因為學者發現這階段的父女衝突,對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似乎特別大。
到了約15歲的階段,那些稱「有些親子衝突」的少女明顯地較難享受父女時光、感到父女關係疏離,而且更傾向不願向父親訴說自己的困難。數據顯示父子的衝突並不帶來同等的影響。
女兒與父母的衝突,最常見為意見不合,以及在言語上挑剔和呼喝。爸爸要避開衝突,意味著需要有更大的忍耐和胸襟,接納女兒的主見和相對起伏的情緒。
要是爸爸能在子女進入青春期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接受這階段的轉變,避免好些衝突,建立尊重子女自主的溝通模式,就可讓親子關係慢慢轉化為成年、成熟的階段。
延伸閱讀:
Yu, M. and Baxter, J. (2018).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ents and young teens. In D. Warren and G. Daraganova (Eds.), Growing Up In Australia – Th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ustralian Children, Annual Statistical Report 2017, Melbourne,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Family Studies.
李樹甘。(2019年11月)父母參與教養及朋輩影響與青少年成長研究。第六屆家庭學術研究暨論壇:青少年角度看父親、母親角色,香港。URL: http://www.familyvalue.org.hk/research2019.html
作者簡介: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作者組織網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職爸爸,認為世上沒有爸爸是兼職的。好奇心重,鍾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搵到傳說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並負責管理一個研究父職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