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鬧玩樂】玩樂鬧哄哄有益 原來爸爸懂得輸是關鍵|招雋寧

撰文:招雋寧
出版:更新:

爸爸群組裡有人問,可以如何與幼兒建立親密關係?
日常親身照顧孩子不失為好方法,但三十年來的科學證據持續顯示,爸爸的親子時光以玩樂為主。玩樂有助建立親子關係,其中體能型態的「rough-and-tumble play」,更加可說是專屬爸爸的玩樂風格。

玩打鬧,不是打鬥

「rough-and-tumble play」就是粗獷地動手動腳,玩打架,可譯為「打鬧玩樂」。

幼童喜歡打鬧玩樂,它不是欺凌和打鬥。打鬧玩樂的過程裡,孩子有玩有笑,攻守角色不時更換。玩樂是由主動邀請參與作為開始,結束後雙方都感到彼此連繫起來。

體能玩樂 按齡分階段

爸爸輕輕地抱高嬰兒,舞動四肢「做體操」,這些玩樂(在媽媽和嬰兒眼中)已經粗獷有餘。

在幼兒9個月至兩歲,適合父子的還有與幼兒追逐和捉迷藏、玩樂意味較強的身體搖擺、旋轉、擁抱和搔癢。

一直到小學階段,打鬧遊戲將會愈玩愈起勁,玩摔跤、打翻滾動,過程讓孩子獲得興奮和愉快的刺激。爸爸的角色一時是「上把」,一時是被追打的「下把」,角色不時與子女互換。

爸爸懂輸流露父愛 增加幼兒信任

玩打鬥很易變成真打鬥吧?很暴力?不傷害關係嗎?這問題關乎打鬧玩樂的質素。

學者描述高質素的打鬧玩樂,爸爸要專心一意地令幼兒享受過程。

「牛高馬大」的爸爸不經意就給幼兒感到有難度。這是好的,難關挑戰孩子的體能,只要能保持「好玩」──有創意和引發好奇──即使面對難關孩子也不輕言放棄。爸爸還可以如何保持「好玩」?

一個鮮為人知的秘訣,就是爸爸要刻意讓幼兒「贏」。

屢試不果,人就會放棄。讓幼兒「贏」除了維持玩樂的動力,學者認為「讓賽」也增加了他對爸爸信任。

幼兒不單體會到「贏」的滋味,也能見識爸爸懂得輸的溫柔──力量較大的爸爸不是勝者全取,沒有玩弄弱者。爸爸懂得應付輸贏,在言語上亦能真心地欣賞子女付出的努力。

The father succeeds in…‘letting the child win,’…lets the child know that he/she can trust the father to manage the aggression between them and to enjoy the child’s attempts to win…

這樣看來,高質素的打鬧玩樂除了磨練身心,還流露著父愛,有成存子女成功的韌度。

研究:高質打鬧玩樂反沒養成攻擊行為

爸爸懂得玩,益處比想像中還要多。分別來自美國和澳洲的三位學者在2019年發表了一項爸爸「rough-and-tumble play」的研究,結論卻是意想不到。

學者在三百多人的資料庫中抽出25對父子作為深入研究的對象,在幼兒2-4歲時,紀錄他們與爸爸打鬧玩樂的互動情形,再一直追蹤孩子到10-11歲。

結果發現,爸爸在子女年幼時參與高質素的打鬧玩樂,與孩子長大後較少攻擊行為(low aggressive behaviour)相關。好處還不止於此,子女在少年階段時的專注力、情緒調整、語言和認知能力,都比兒時沒參與高質打鬧玩樂的孩子更強。

短結

既然溫室外的世界競爭嚴酷,沒凡事順利成功的保證,那爸爸何不先讓還年幼的他多「贏」幾次,注入溫柔的記憶,讓子女長大後仍隱約感受到爸爸的支持?

延仰閱讀:

Anderson, S., StGeorge, J. & Roggman, L. (2019).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early father-child rough and tumble play: tool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Child and Youth Care Forum, 48,889-915. doi: 10.1007/s10566-019-09513-9

作者簡介:招雋寧(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

作者組織網站:http://www.familyvalue.org.hk/rd.html

全職爸爸,認為世上沒有爸爸是兼職的。好奇心重,鍾意研究爸爸角色,希望有日搵到傳說中的父能量。每天在好爸爸中心上班,並負責管理一個研究父職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