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聆聽孩子的作品 多一個親子溝通渠道
記得小時候我告訴大人們我喜歡畫畫,偶爾我都會把我的本子翻開給他們傳閱,很多時他們都會說很漂亮,很像什麼什麼,還有一句你真有天份。
那時表現快樂的好像只有我媽和祖母,因為她們的孩子被讚賞,總有點輕浮的自豪感,可是我卻沒有感到快樂,因為他們說的都不是我畫的意思。
【編按:作者為藝術家Canace】
孩子在不同的成長期均有屬於當時的繪畫模式,2歲的塗鴉期,3-4歲的圓形,5-6歲的頭足人,到7-10歲的寫實期,每個過程都有孩子的成長印記。家長有時候都會要求我們藝術老師教孩子畫好畫,表現出技巧和感覺,這一點我是鐵定拒絕家長的,因為這一切只為了造就一幅成人看得懂的畫,而並非培養孩子的發展,要知道孩子畫畫其實是在發展表達能力。
假如你希望與孩子多一個溝通的窗囗,請記住要聽他們的作品。
1. 孩子們的畫要聽了才明白的,同時他們透過繪畫會表達很多他們言語上尚未能全面表示的事情,因此可以多問問孩子畫中的故事,讓他們表達出來,孩子會因為你接納了他們的小點子而高興。
2. 請家長們耐心等候,不要過早教導孩子形象化的技巧,會抹殺了孩子對事物和表達的興趣和動力,並且可能的話請在孩子完成創作後才了解內容,不要打斷。
3. 多留意孩子在發展期中通常會把自己觀察到和聽過的故事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並且會誇大某些印象深刻的部份,從中可以了解一下孩子的喜好和觀察模式,有助與孩子日後交流時了解他的轉變及變化。
畫畫其實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沒有人會不懂畫畫。影像先於文字,即使你寫不了字,也會知道如何塗鴉。藝術不在於他們技巧有多高,而是如何將一種媒介運用得揮灑自如,有如一個廚師懂得分析每種食材的特性,他才可以將一道菜昇華,假如只是煎炒煮炸,做到菜就好,那只是一道菜,而非廚藝。過早訓練孩子形式性的東西只會減低他們深入地了解所有東西的本質,因此,我拒絕成為教授簡筆畫的老師。
就從今天起讓孩子真正的感受繪畫,開始由我們的耳朵去聽孩子的藝術。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