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學習於娛樂】桌遊融入教學 激發創意 提升學習成效
桌上遊戲(桌遊)是每個人於童年時期的必備玩意,可是古語有云「玩物喪志」,面對諸如此類的遊戲,大人小孩總帶著幾分戒心。學生時期已是桌遊迷的Key Sir,畢業後投身教育行業,視桌遊為教學工具,以之融入日常課堂,同時開辦工作坊,引導學生落手落腳設計桌遊,激發他們的創意。他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何謂真正的「寓學習於娛樂」,推動另類的教學形式。
攝影:龔嘉盛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引起興趣 加強教學成放
Key Sir於中六時開始愛上桌遊,大學時期是棋會成員,在唸教育文憑時,更曾以桌遊作功課主題。他畢業後成為中學教師,主力任教數學及電腦科。他從自己的興趣著手,想到把現成的桌遊套入教學內容,帶出學術討論。「例如不少桌遊的玩法包含擲骰、抽卡環節,這些也牽涉到機率理論,於是嘗試於數學堂與學生玩桌遊,藉此讓同學認識和運用相關概念。」他更指,透過遊戲過程中的實際運用,學生甚至可以短短的一節課堂時間,便能理解一個抽象的數學課題。
Key Sir認為,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與其由老師不停向他們硬塞內容,給他們一大堆練習,倒不如透過活動和討論,讓他們自行探索,玩桌遊便正正是讓他們發掘知識的過程。「桌遊除了是一個教學工具,讓老師傳授相關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小朋友有得玩,便自然能夠投入課堂,令氣氛較為輕鬆,如此一來便較容易引導討論。」可是,若要從零開始,設計一副桌遊作教學用途,對老師來說未免太花時間。因此Key Sir建議,可利用現成的桌遊,再作適切調節,配合本有的教材,如工作紙,便可輕易的加強教學成效。
他補充,桌遊可套用在不同科目或課題,如數列、方程式,歷史和生死教育課,惟老師需留意桌遊的內容會否過分偏離教學重點。「以大富翁為例,它備有擲骰環節,涵蓋數學機率,但遊戲內容可能包含金錢交易元素,那便可能不太適合。」他建議老師們可先細閱桌遊的說明書,充分了解玩法,甚至自行試玩一次,才將之用在課堂教學。
天馬行空的想像
Key Sir約七年前設立工作室,推出自家桌遊設計,近年亦常與不同學校和團體合作,舉辦不同主題的桌遊設計班,透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讓學生了解桌遊設計的基本理論,動手創作。「桌遊設計的三大要素是主題、玩法和配件,很多時先訂玩法,包括進行遊戲和判定輸贏的法則,再設計配件。」他表示,要製作出遊戲實物,需要最少4堂,每次3小時的工作坊討論,再進行測試及作後續改善。「設計建基於你『玩桌遊』的經驗,若你傾向玩某單一類型,便較難設計出一個玩法複雜和多元的遊戲。」Key Sir曾與不同年齡,包括具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上課,發現年紀較小、喜歡藝術和創作的學生,通常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而在討論的過程中,正可激發他們的無窮創意,師生們亦可樂在其中。
INFO
Key Sir @ 戰匙工作室Key's Works將與本地慈善教育平台「教育燃新」合作,在11月23日下午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九龍聯合道 135 號)舉辦工作坊,詳情可瀏覽「賽馬會不一樣教育節2019」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