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島學園4】7天體驗脫離對父母的依賴 懂得感恩旁人的辛勞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61位小朋友在暑假被父母「賣豬仔」,需要在遠離市區的大浪村生活7天。這一個星期,他們嘗試自己照顧自己、嘗試多元化的課堂模式、嘗試和大自然共處,終於到了最後一天,父母將到小島上接他們回家,並了解他們7天的成果。陳葒校長和小島營的總幹事凌Sir也認為,這一個星期最主要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也讓家長更有信心放手讓孩子飛翔。
攝影:高仲明
攝錄:詹郭敏、呂榮棟、陳錦超
剪接:呂榮棟

經歷了7天,終於重見父母。

「港孩」是近年社會為孩子冠上的標籤,形容他們在生活上處處被寵壞,日常起居也被照顧得事事周到,令他們失去應有的技能,變成只會唸書和考試。但是,有一群家長狠下心來,希望為小朋友的童年帶來轉變,於是「賣豬仔」讓孩子參與了小島學園的暑期7天體驗營。

在第一天上島,小朋友們對陌生的住宿環境、伙食,甚至對大自然的昆蟲都感到害怕。第一天的晚上,更有小朋友嚎哭,想念家中的睡床、想念家人。「我會問他們,你是想念家人,還是只想有個人在身旁?」7天體驗營的總幹事凌智豪說,假如小朋友是想念家人,會提議他們寫家書表達思念,又會給他們解釋現狀是難以讓他們回到家中。「這是很好的機會,讓他們脫離家中,但沒有脫離對家人的情感,令他們明白、感恩平日家人所做的事不是必然。」他說。

在營中,小朋友曾體驗親手摘菜、煮食再自己洗碗,才了解原來一頓美味的飯菜背後,需要辛勞地預備和善後。「他們突然明白原本洗碗很辛苦,原來家中的浴室很乾淨、衣服洗好了,並不是必然的,要懂得感恩。」凌Sir說。

+15
畢業了。

設計本地為本課程

在設計小島學園的課程時,陳校長和凌Sir也經常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常在羨慕外國的教育方式,為何卻一直只能參考外國的做法?我們是不是沒有能力去發展一套自己的教學模式?

於是,他們在設計時,把課堂的模式轉變,增加了自主時間,讓小朋友體驗不一樣的課堂,也能學得更開心。「外國小朋友的課堂,不只是外出考察,收集垃圾便叫清潔社區,反而設計機器去減少垃圾,甚至用一年的時間去思考更改河道,改變整個社區。」他自問香港的小朋友在知識、在能力上,不比外國的小朋友差。因此,在小島上,他們嘗試讓孩子跟從「4A」學習原則,給他們機會動手解難。

「經過這7天,我們最想小朋友知道自己有能力,也讓家長明白小朋友很多事都做到,只是欠缺機會。」凌Si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