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也開學】分擔雜務、準備教材 家長義工隊助老師專心教學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6歲的小小人兒從熟悉的幼稚園轉到小學學習,因不熟悉新環境而焦慮和不安是常事,同樣地,爸媽們也會擔心小孩能否適應新環境,巴不得能跟小孩一起上課。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下稱沙呂)為了協助小一新生適應新環境和拉近家校距離,每年開學都會邀請小一新生家長到學校參加愛心義工隊,每天跟小孩一起上學一起放學,為期一個月。當學生在課室學習時,爸媽們便在視藝室協助老師完成雜務,又或到其他班協助老師。媽媽Cathy已是第三次參加,她表示這義工隊對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都有正面效益。
攝影:鄧倩螢、李欣愉

校長薛鳳鳴表示當她在八年前上任時,小一愛心家長服務隊已運作了了近十年,目的旨在發揮家校合作精神,亦期望能分擔老師的行政工作,省下時間專注協助小一生盡快適應新生活,包括教小孩上洗手間、如果交收功課、選班長、定班規、定年度目標等等。「小孩進入新環境時需要較多的支援,而老師除了教學還有大量雜務,因而需要人手協助小孩過渡到新環境。」那麼,到底爸媽要做些甚麼呢?家長們實際上又怎樣幫助老師呢?記者帶著滿腦的疑惑,在開學初期走進沙呂一看究竟。

近三十位家長在視藝室一起做雜務。義工計劃為期一個月,有家長每日都參加,部份要上班的爸媽則在開學初期抽空服務數天,交換聯絡方法後再互相交換情報。
這一大疊生字如由老師獨力完成,便要花上大量時間,最後還有多少能提放在教學和照顧學生?

記者原以為家長會和小孩一起上課,原來大部份時間爸媽們都會留在視藝室,按老師的指示完成各種雜務,待老師有需要時才到課室幫忙。而家長們需要協助的雜務包括做壁報、剪教材、過膠、製作每月生日之星等等。長桌上擺放了一堆堆的課本和筆記,近30位家長一邊聊天一邊剪剪貼貼,有家長笑說大家都變回工廠妹,甚至比上班更認真。

不要以為準備教材是一件很輕鬆的工作,其中一項是製作英文單詞卡,家長需要把一大張印好的彩紙成小卡紙,再逐一過膠和分類。每個學生都獲派一套26個字母的生字卡,數數手指,如每班有30個學生,單是剪和過膠兩個工序便多達1,560次,佔用大量時間,但在多位家長流水式作業下,大約一、兩個小時便能完成,效率大大提高之餘,家長亦感受到老師背後擴大的工作量。

+14
Cathy(中)指參加服務隊也是一次很好的身教:「單用嘴說的效果不大,但當小孩看到我們親力親為,即使也抽時間來做義工,日後亦會願意花時幫助別人。我的大兒子初時也不明白,但現在亦會主動參加校外的義工服務,也樂意做大姐姐照顧低年級同學。」

Cathy表示參加義工服務後,才深深感受到現今老師的職責和學生的所面對都與自己的上學經驗大大不同:「我們看到的很多只是表面一層,當親手做過,才感受到現在的老師真的很忙,沒有事情是不需要付出的,即使有家長來做義工,老師亦要為我們預備好工具、材料,我們實際要做的工夫其實都簡單得多。」

小息鐘聲響了,走廊傳來嘻嘻哈哈的笑聲,當有學生走到視藝室「偷看」時,都會被鼓勵去別處逛逛,或跟朋友聯誼。而很多家長會繼續留在視藝室,不會找自己的小孩聊天,艱道爸媽們都不好奇小孩正在做甚麼嗎?「好奇呀!很想知道他正在做甚麼!很想很想!」有家長這樣說。

這位媽媽以彎腰疾走的方法經過自己的小孩的課室,避免被小孩發現而分散他的注意力。
媽媽May表示6雖然一個月時間不算長,但能陪伴孩子走一小段路,也能消減焦慮感,而且亦能增加親子話題。

在開學前,沙呂已召開了一次家長會,介紹愛心家長服務隊的工作內容,當時薛校長特別提醒家長應與自己的小孩保持距離,甚至上廁也要繞路走,不要經過小孩的課室,也不要給小孩送零食,或給予特別照顧。的確,當小孩身處陌生環境時,自然會特別想念爸媽,如果小孩知道父母就在不遠處,自然會神不守舍,無心上課。

第二次參加服務隊Gloria的表示大兒子天生膽小,當時以為一同上學能協助他適應新環境,誰知最後弄巧反拙:「他知道我來做義工,便經常值故上廁所,然後在我所在的地方偷看,甚至進來纏著我,要花好一點時才能送回課室,後來更在班房哭,甚至不願上課。」Gloria指兒子都把精神放在自己身上,沒時間去探索校園或認識同學,影響到社交和學習情緒,「大約兩星期後,校長便勸我暫停參加義工服務,讓兒子能把專注力放回校園生活。」

薛校長表示所有的提醒都並非想為難家長,而是希望家長明白自己的目標和身份,避免剝削學生學習和體會的機會:「學校和家長都一樣疼錫小孩,而義工服務可讓爸媽更貼近小孩校園生活,了解過後,老師和家長便能互相信任,日後更能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