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School】從天虹走進德萃 朱子穎:想做倡議型教育
在2018的上半年,朱子穎仍是「Happy School」天虹小學的校長;在9月,他便正式在私校德萃小學上任為總校長。
「好多人誤會咗香港嘅課程有問題,其實唔係,而係執行手法有冇與時並進。」朱校長今日以另一個身分繼續推動教育的「革命」:「我想做倡議型教育,真正教育唔係一間學校,我哋好願意分享我哋嘅想法。最終目的係將教育成為工具,改變30年後嘅香港社會。」
攝影:吳鍾坤
「開學最大嘅挑戰係,重新認識過所有學生。」朱子穎笑說,新官上任的他並沒有「三把火」,反指中國傳統智慧相當有效:「我就拎住個飯盒,同學生一邊食一邊傾。」
開學之前,德萃的新分校「漢師德萃學校」捲入了偷步收生的風波,當日訪問時,朱校長和負責漢師德萃的馮鑑邦校長表示在8月初時,所需的牌照已到手,並安放在校務處內。而漢師德萃學校的校舍位於旺角的鬧市之中,沒有亮麗的裝潢,也沒有令人驚艷的先進科技,舊有的校舍設計親切得像一間平民學校,卻處處佈滿了校長的心思。「香港最貴嘅資源就係地,好多學校嘅做法就係搵一個好大嘅地方、或者租一個商場嘅地方起學校,但呢個做法(包括地租和建築費)問題係好大部分嘅資源都係來自政府、納稅人,或者佔學費嘅好大部分。」朱校長不禁想問:「係咪一定要咁?」
他認為,香港有很多空置的校舍空間,他們能不能利用創意、新的角度把這些地方「重新復活」,一來可以更善用香港的土地資源,二來把學校資源集中在家長和學生身上,令教學資源更豐富。沿用舊校舍,加點心思和意念,便能把空間變得更靈活有趣。「(亦係)身教畀小朋友睇,一啲有價值嘅事,只要有創意,都可以重新去善用佢。咁都係幾有趣嘅教育。」他說。
開學挑戰:要出現在兩間學校
今年在德萃小學開學,朱校長透露較大的分別就是要平均地出現在大埔和旺角的校舍,時間分配要更慎密。除了一如以往,他會在校門外迎接學生回校上課之外,他心中也有一些想和學生一起做的事。
「漢師德萃嘅設計上,有Sch-brary,將圖書館與學校設計、語文環境結合。當小朋友返學、小息時,都會拎本書出嚟,自然我就好多講故事、分享圖書嘅機會。而喺大埔校舍,有好靚園林景色、好大嘅活動空間,我就諗住同小朋友一齊晨跑、耕種、養魚。」他笑說。
德萃課程非武林秘笈
有人問他:「離開了天虹,可以如何繼續發揮他的影響力?」朱校長答:「就係Dream Starter。」他指,創辦Dream Starter是想在學校推動體驗式學習,只要不同學校採納Dream Starter,便能從中建立校本的體驗式學習課程,繼續影響更多的學校改變經常為人詬病的抄寫課程。
他又說:「我想做嘅係倡議型教育。」很多學校常常採取「武林秘笈」式做法:你要來我的學校,才能體驗我的教育。他說德萃很樂意分享想法和做法,「因為真正嘅教育並非一間學校」。他不想在德萃設立堡壘,反而想集合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力量,如其他學校想參考他們的課程,也很樂意與友校分享。最終目的係將教育成為工具,改變30年後嘅香港社會。」他說。
「很多人誤會咗學校咁多抄寫,係詬病於香港課程。其實香港課程係好細致同周密,但執行課程時嘅方法係咪與時並進呢?」朱校長用寫信作為例子解釋,學習如何寫信時措詞有禮謙遜是沒有問題,但在經常使用電郵、通訊軟件的年代,教授時或許可以重新包裝。而他認為,德萃提供了一個很大的自由度,以及該校的團隊由不同國籍、背景的教師組成,更加令課程能糅合各地的文化精祽。
朱校長又指,本地家長為子女選校時,其實已為他們選擇了未來的升學路,是入讀主流學校或是國際學校,幾乎沒有回頭路。但德萃採用本地課程,可以為學生升中呈分,而語文環境和「Project base」、「Problem base」的教學方式則貼近國際學校,如家長認同德萃,更可以選擇未來開設的德萃中學。
「與問題相處越耐,智慧便能因此而生。」馮鑑邦校長補充說,很多學校在課程、評估和功課政策上「三權分立」,而他們正致力做到「教評合一」,例如讓學生用想用的方式表達。「曾有學生提出想再次Present,我哋傾咗好耐可唔可行,始終對老師係額外嘅工作量。但當時7位老師一致贊成,教育就係希望培養學生嘅主動性。」他期望學校能提供一個「用以致學」的環境,鼓勵學生緊抱積極的學習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