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行山】親子行山貼士 教識小朋友面對走失狀況
秋意漸濃,清涼的季節是遠足行山的最佳時機!行山不但可以當做運動,更是一家人最佳的低消費大自然親子活動。行山看似簡單,但要注意的事項比大家想像中更多,尤其是家長更要兼顧小朋友的安全,如遇上突發事情用錯方法處理,搜救更會變得困難。
行前教育至重要
山野專家黃浩聰和我們分享,行山最怕和小朋友走散,雖然市面上有能定位的產品可以給小朋友戴上,但對部分家長來說可能會覺得複雜,而且不便宜電量亦有限,相比起使用定位產品,更直接高效的方法就是行前教育小朋友要緊貼父母,以及教育他們走失時的處理方法:
1.如情況許可,留在原地等候
2.香港山徑不乏行人,走到最近的大路上向經過的「山友」求助
3.回到上一個和父母同在的路徑等候
行山杖小朋友非必要 熱身最重要
黃浩聰認為,行山杖主要作用是提供多一個支撐點,減少腳部所承擔的壓力,例如上梯級時,主要是靠大腿和臀部肌肉發力,但用行山杖協助可以把部分壓力轉移去到手臂的三頭肌上。如果想為小朋友添置行山杖,最重要是選購長度適中的!讓小朋友拿著手柄,杖放地下後手肘呈90度為最理想!但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小朋友使用,一方面會令他們分心,小朋友更有機會揮舞行山杖為樂,失去原本的意義。
而行山最好在早上出發,同時任職消防的黃浩聰表示,最常受到求助電話的時段是在黃昏,越晚開始行山,發生事故就越少時間處理,一但入夜,搜救便會延誤。而且行山前應做一些動態運動熱身,每組肌肉30秒,左右兩次;完結後亦應做一些cool down(緩和運動),每個動作維持十秒左右。
扭傷可按韌帶位
小朋友行山最常會出現的意外是擦傷、扭到腳,黃浩聰說明,一般普通擦傷不需停止行程,只需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再用膠布或繃帶包紮即可,反而是扭傷更有機會要中止行程,扭傷如程度小的,可能小朋友坐一坐便可以繼續行走;如果情況再嚴重些少的,可以按壓三個主要韌帶位置5分鐘,然後視乎情況可以繼續或撒退;最嚴重的是已經得知行走會有困難,就應該打緊急電話求助。
行走隊形跟強弱
一家人行山,黃浩聰認為行走的先後次序要根據成員能力編排,例如一家三口行山,小朋友最弱可以走最前,媽媽中間,爸爸站最後,不過有情況有例外,如果需要「剷林」,意指不走大路,要穿越花草叢生的道路時,爸爸可以在附近找一支長樹枝,為家人開路,用樹枝拔走路上的昆蟲。其他行山時的要點還包括:
1.視線應在前方3至5米,並每10秒望向遠方
2.倒後行的確會使用另一組肌肉,令本本使用的肌肉組可以舒緩一下,但伴隨的風險太大!想舒緩部分肌肉壓力,建議只要側身慢步跑便可以
3.遇上雷暴要關電話以及不要暴露在空曠及頂端位置
動物最具攻擊性為馬騮
香港有毒的蛇和蜘蛛品種不多,而且不具攻擊性,香港亦鮮有被昆蟲攻擊致死個案,如果不幸給毒蛇咬傷,最正確處理手法是在盡量不要動,減少血液流動,報警等待救援!
與毒蛇相比,反而馬騮是黃浩聰認為最需要留意,因為只要在他們視線範圍拿出食物,或牠們認為你有食物,便會上前攻擊,爪傷及咬傷小朋友,而赤手空拳難敵馬騮群,這時候你的行山杖或在路上拾到的枯木就可以發揮效用,保護到自己,他右手上的傷疤便是小時候給馬騮咬傷所留下的印記。
行山裝備及必備上山物品
黃浩聰以自己為例,行山會帶一個輕便的背囊,最好附有求救哨子的,因遇上意外,單靠呼叫堅持不了多久;其餘還有帽、太陽眼鏡、乾糧、頭帶燈、水及營養食物,當中最重要的是防水外套,不但天氣冷時可以穿上,落雨甚至落難時都可以陪伴你度過險境。而小朋友方面,黃浩聰認為不需要太講究,最主要的還是水和乾糧。
衣著方面長褲可以防止行山時直接接觸到植物而導致痕癢,但短褲亦無不可;鞋方面,他作為專業的越野跑手,可能需要因應情況地形,選擇不同鞋子,但都主要是有足夠的坑紋防滑為大前題,一般遠足行山,普通波鞋都能足夠應付。
親子首選家樂徑、郊遊徑
黃浩聰建議家長可選擇各區家樂徑、郊遊徑為親子行山活動首選,其難度較低,同時每500米就有一個標記處,相對會走錯路、走失的風險極低。而坊間亦有不少慈善行山活動可以參與,例如現在正接受報名的「華懋行2018」,設有一條簡單輕鬆的路線,讓一家人做善事同時可以享受到行山的樂趣,和觀賞到沿途的礦洞,並了解礦洞的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