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女生參加義補計劃 從學生變為老師:希望用自己經驗幫人
補習,是很多學生都有的經歷。小學時到功課輔導班做功課,中學時到補習機構專攻數門科目,在這個年代,補習似乎是莘莘學子的基本配備。但對於基層學生來說,補習卻是一件奢侈品。
現為中五生的Wendy,因為家庭經濟環境未能支持她補習,讓她自覺英文基礎打得不好,以致現在要花雙倍時間來努力。她在小五時曾參加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的義務補習計劃,讓她深深感受到補習的重要性。長大後她從學生變成小老師,參加了由葉氏家族慈善基金資助的「S.M.A.R.T.一對一師友學習支援計劃」,幫助更多背景相同的小學生。
不想欠人情,不想被施捨
Wendy指小學時中文、數學和常識科的成績都不錯,因為都是以母語學習,單靠自己溫習也能應付:「但英文不可以靠自己,當時也知道如基礎打得不好,日後便要花更多時間和心機來補回。」上中學後Wendy有機會上補習班,但她自覺自己的英文水文已跟同學有段差距,即使自己再努力也難以追上,直言覺得遺撼。「我現在讀的是精英班,同學的英文根基都比我好,口音較純正,又經常到外國旅行,而我付出雙倍時間溫習,但成效卻不大。」她指曾經被同學取笑自己的口音難聽和奇怪。
小學階段沒資源上補習班時,Wendy只能多看英文書,又或向鄰居姐姐請教:「但不會經常問鄰居,不能太厚面皮。」在5年級,Wendy在別人介紹下參加了義補計劃,以低於市價、非常便宜的價錢參加一對一的補習,「如果一蚊都唔洗畀,感覺上是不勞而獲,有被施捨的感覺。」參加義補時正遇上升中階段,她指對小五呈分試有很大幫助。
分享生活趣事,亦師亦友的關系
升上高中後,Wendy再參加義補計劃,但今次身份升級,從受惠學生變成小老師,五年級的子嘉是她第二個學生。「希望用自己的經驗來幫別人,過往做過學生,知道如何做得更好,讓子嘉上課時更開心。」
在Wendy眼中,子嘉是個活潑又乖巧聽話的學生,即使補習時偶有分神,在她的提醒下亦會重拾專注:「吩咐他做reading、改正都會立刻完成,有時會亂跑,叫他埋位亦不會拒絕和發脾氣。」在子嘉眼中,Wendy則是個很有耐性的老師:「有時我會離開座位跑,Wendy會數三聲要我返埋位,但其他老師唔會,會罵或者要我即刻坐好。」
雖然子嘉是學生,但與Wendy卻能互相學習,愛看理科課外書的他更不時跟Wendy分享新知識:「子嘉會教返我心臟嘅功能,佢好厲利㗎!」她又指日常生活中的趣事和煩惱,也是師生二人經常分享的話題,或許是坐在Wendy身旁覺得自在安心,子嘉徐徐地說起上學時不快的經歷:「二年級時考到全級第二名,但同學話『你以為自己好叻咩?』……或者將鉛筆芯倒在我身上,我講乜嘢都駁嘴……就算同老師講都唔會開心返……」在旁默默聆聽的Wendy溫柔地說:「以後再發生呢啲事都可以同媽媽或者同我講。」
負責義補計劃的社工李姑娘表示,參加的中學生和小學生年紀相近,容易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以Wendy為例,她除了能提供學業上的幫助,更可成為子嘉成長上的同路人。問到子嘉日後會否也想成為小老師呢,他佻皮地說:「隨緣啦!」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