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尋根究底之乳糖不耐症的迷思│Sci Papa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BB肚痾,嘔奶,消化不良⋯⋯」這是一首70-80年代耳熟能詳的廣告歌,嬰兒時常肚痾或嘔奶,進食那款藥丸有沒有效筆者真的不知道,但不少父母都可能會聯想到「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近日,筆者在育兒頁面或網站上,看到不少有關「乳糖不耐症」的資訊,但甚少有從這病症的基礎去寫,再加上有位朋友問起相關資料,於是決定找找文獻資料,嘗試從根本去了解多點「乳糖不耐症」。
【編按:作者為Sci Papa】

(VCG圖片)

首先,乳糖是一種主要在人奶或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足月出世的正常嬰兒,可以每日消化60-70克的乳糖,相當於飲用了1公升奶,所以大部分嬰兒都有足夠能力去消化人奶中的乳糖。

第二,早產嬰兒(26-34週)因為小腸發展未完善,他對乳糖的消化能力較低,於是飲用人奶過後較大機會有「乳糖不耐症」的症狀。不過,這只是過渡性的反應,隨著嬰兒小腸逐漸成熟,他的乳糖消化能力就會回復正常。

第三,足月嬰兒天生缺乏乳糖酶(Congenital Lactase Deficiency)是一個罕見的疾病,他們喝完人奶除了不能吸收乳糖令其缺乏足夠營養外,更會有不良反應如肚痾等;這些BB未必能接受人奶,可能要用到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

(VCG圖片)

第四,隨著年紀增長,乳糖酶的表達會漸漸減少,研究顯示大約有1成小孩會在3歲、3成會在5歲及七成會在12-14歲開始有「乳糖不耐症」的症狀,這是正常的人體發展過程,因為人越大就越少需要透過人奶攝取乳糖,故此乳糖酶(用於消化乳糖)的表達亦不需要維持。這些人,未必需要完全遠離乳糖,只要減少攝取乳糖的份量直至沒有症狀就可以,甚至往後還可逐漸增加乳糖份量。

最後,「乳糖不耐症」並不是過敏反應(Allergic reaction),因為他的成因並非由於自身免疫系統的反應——為此,不少有對牛奶過敏(Cow's Milk Allergy)的嬰兒,被誤會成是有「乳糖不耐症」,在沒有「對症下藥」的情況下,牛奶過敏的嬰兒就去戒乳糖,反而令嬰兒失去一種較易吸收的養份,更要連人奶都被逼不能喝!這些對牛奶過敏的BB,並不是對乳糖過敏,他們應該戒的是牛奶而不是乳糖,因此只要媽媽不喝牛奶或不吃牛奶製品,繼續餵食人奶亦已可以改善情況(除非嬰兒同時對牛奶過敏又患有「乳糖不耐症」)。

其實,「乳糖不耐症」或牛奶過敏很容易被混淆,要確診亦不容易,而由於處理方法不同,所以當遇到嬰兒飲奶有不良反應時,千萬別掉以輕心,最好還是要看看醫生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參考資料: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726035/

Sci Papa (專頁:Scientific Papa

喜歡科學,但更喜歡老婆跟女兒。覺得科研跟「湊女」都是要有極度的耐性,不怕失敗,還要懂得自我反思後用不同方法再嘗試!將育兒及科學融合,期望伴著女兒走一條快樂的成長路。

更多文章:【升中派位】自然學校兩學生獲派首志願 家長:難適應會積極面對

+10

《香港01》App,瀏覽更多親子資訊,
立即下載: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