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疑被虐】母親激動打女後報警 即學4個代替體罰的重要招數
懷疑虐兒案件近日時有發生,今個月已發生至少五宗同類案件。昨日旺角就發生懷疑虐兒案,一名40歲媽媽,懷疑對8歲女兒使用暴力,掌摑、扯頭髮以及將女兒推倒落地,致使女兒腳部紅腫撞瘀,事後中媽媽疑心痛自責,報警求助。兒童行為治療師葉偉麟教授四個代替責罰的技巧,在管教孩子時能一併運用,用正面的方法教導,比起懲罰或體罰更為有效。
昨日凌晨,位於旺角界限街一唐樓單位發生懷疑虐兒案,據知一名姓張母親懷疑因不滿女兒做功課態度欠佳,期間情緒激動,曾掌摑女兒臉部及扯頭髮,並將她推跌落地,令女兒的腳部紅腫撞瘀、臉有紅印,其後女兒更表示頭痛。
母親被警拘捕
母親情緒平復後即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將該母親拘捕,帶返警署進一步調查。女童臉有印,報稱頭痛不適,由救護車送往廣華醫院檢查。
孩子受體罰時面對不能解決心理矛盾
兒童行為治療師葉偉麟(James)表示,當孩子受到體罰時,要面對不能解決的心理矛盾:平日受外來傷害或恐懼時,會保護自己的父母,卻變成了受傷或恐懼的源頭,大腦會感到矛盾和混亂,腦部其中一個訊號告訴自己要盡快逃離正在傷害自己的父母;另一個訊號告訴自己要向父母尋求庇護,這個情況是他們無法解決的。
孩子誤以為暴力可解決問題
「一些研究文獻指出,如果孩子在家裏經歷了體罰,就會誤會可以藉此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間學習了暴力行為。」葉偉麟稱曾有6歲孩子每當犯錯之後,爸爸都會掌摑她,再將她反鎖洗手間,後來有一次妹妹搶去她的玩具,他就模仿爸爸的行為,掌摑妹妹並反鎖她在洗手間裏,而她在學校裏也會對同學做出攻擊性的行為。
體罰對孩子帶來負面的思想和感受,但面對孩子犯錯可以點做,真的無計可施?葉偉麟提供了四個代替責罰的技巧,在管教孩子時能一併運用,用正面的方法教導,比起懲罰或體罰更為有效。
1. 以身作則
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些時候孩子因為不懂得如何做才犯錯,並不是有心跟你作對,父母可以做一次正確示範,並簡單地說:「你現在知道怎樣做了,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啊。」
2. 提供選擇
當孩子犯錯時,你可以提供不同選擇給孩子,但記緊語氣要堅定,不要帶有威脅或攻擊性,如:「孩子,你停止再亂跳。現在你有兩個選擇,可以坐在沙發或者離開。你自己選擇。」
3. 讓孩子承擔後果
家長要學習放手,孩子犯錯後要自己承擔後果,這反而有助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如孩子做不完功課,上學時難逃欠交功課的命運,家長不能心軟,更不要動手為他們做功課,孩子因欠交功課被老師責備,下次就會努力做好本份。
4. 共同解決問題
孩子犯錯不是問題,最重要是他們能夠從錯誤中學習,所以解決問題是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家長與孩子之間要找一個雙方都認同的解決方法,互相提出意見,再進行商討,篩選出雙方都願意接受的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留住童真】將兒子畫作製成頸鍊永久保存 媽媽:要將幸福戴在身